<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告子章句上(第四十四节)</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问与知识不同(之一)</b></h1> <b>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b> <u> </u>一般人对“<b>仁</b>”的解释为“<b>博爱之谓仁</b>”,这是韩愈的话,他的这一观念,是来自墨子的“<b>兼爱</b>”思想。后世的儒家,尤其理学家,经常引用韩愈这句话来解释“<b>仁</b>”,为什么不用儒家自己的祖师爷孟子说的“<b>仁,人心也</b>”来解释呢?孟子并不多解释,直接就指出来了。但是,有一派宋儒,硬要用韩愈的话来解释。<div><br></div><div> <b>“义,人路也”,“义”是人格,人的行为标准,人生所走的路。“仁”是心的用,博爱、慈悲,永远保持清明,养其夜气,宁静</b>。</div> <u> </u>前面曾经说过,读《<b>孟子</b>》这本书,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代的乱世,和我们现代所处身的这个世界,风气败坏是一样的。孟子也提到那个时代的青少年问题,在较安定的社会中,青少年赖皮,堕落;社会不安定时,青年人则凶暴。现在一般社会的风气,也是一样,行为的标准,道德的标准,旧的被破坏了,新的没有建立,乱得不得了,没有路走了。而且,比孟子说的还糟,不懂得“<b>自由民主</b>”的真精神、真意义,只是拿了“<b>自由民主</b>”的招牌,来“<b>放心而不知求</b>”,不晓得求内在的心性建立根本。所以孟子说:“<b>哀哉</b>!”这样的时代,几乎无法挽救。<div><br></div><div> 孟子说,养鸡养狗,放出去了,鸡犬不回来,还会赶快去找;可是人把自己的心放在外面,散乱得很,也不知道找回来。孟子这种话,是在那里痛哭流涕而说的,如果金圣叹批注《<b>孟子》</b>这本书,相信他一定在这里大批:“<b>此之为孟子之痛哭流涕者也!”</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