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不好什么时候找大夫

黑龙江省四院疼痛失眠科 马云贵

<p class="ql-block">  凉、响、肿、卡、僵、痛。这六个字,像六个悄悄靠近的信号兵,站在我膝盖的边缘,提醒我身体正在发生一些变化。</p><p class="ql-block"> 以前总觉得膝盖不舒服是年纪大了的正常事,忍一忍就过去了,可后来才明白,有些“忍”是错的,有些信号,真的不能忽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感觉。天冷时膝盖发凉,很多人都有,尤其是女性,体质偏寒,膝盖像个小冰块,贴个暖宝宝就觉得舒服多了。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条腿摸上去冰凉刺骨,另一条却温温的,像晒过太阳的棉被,那可就得留神了。这不是简单的怕冷,很可能是下肢动脉供血出了问题。这时候,别再找疼痛科了,得赶紧去血管外科报到。</span></p><p class="ql-block">响:</p><p class="ql-block"> 是膝盖在“说话”。有时候蹲下站起来,“咔”一声,清脆利落,像掰手指那样响一下就没了,也不疼,这其实是关节腔里的气体释放,属于生理性的弹响,不用太担心。可要是这响声变得频繁,像沙子在骨头间摩擦,还带着隐隐的疼,尤其是上下楼时膝盖像被砂纸磨着,那多半是髌骨软骨磨损了。中老年人常见,但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这时候就得减少爬楼、少蹲、控制体重,不然磨损只会越来越重。更别提那种膝盖里像有根筋“咯噔”来回滑动的感觉,休息几周都不见好,还越动越疼——是身体在发出求救的信号。</p><p class="ql-block">肿:</p><p class="ql-block"> 是膝关节“积水”。关节发炎时,滑膜会分泌过多滑液,就像暴雨天排水不及时,院子里积了水。少量积液可能看不出来,但要是膝盖鼓得像发面馒头,原本的凹陷都撑平了,那就明显了。休息一两周,吃点消炎药,如果还没消,就得去看医生了。别一上来就想着抽液,那只是治标。关键是要搞清楚:是痛风?风湿?运动损伤?还是骨关节炎?不找到根源,抽了还会再来,反反复复,只会让关节越来越脆弱还容易感染。</p><p class="ql-block">卡:</p><p class="ql-block"> 是最让人吓一跳的信号。走着走着,膝盖突然“卡”住,动不了,得晃几下、揉一揉才能“解锁”,有时还伴着一阵刺痛。这可不是错觉,很可能是半月板撕裂,或者有关节内的游离体——也就是俗称的“关节鼠”,一块小骨头或软骨碎片卡在关节缝里。这种情况不能再拖,每一次“卡住”都是对关节的二次伤害,越拖越容易发展成慢性损伤,甚至影响走路。必须尽快就医,拍个核磁,搞清楚结构有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僵:</p><p class="ql-block"> 是膝盖的“启动困难”。早上起床,走第一步像机器人,膝盖硬邦邦的,走几步才慢慢活络起来;坐久了站起来,腿像灌了铅,得缓一阵才能迈开。这种短暂的僵硬,很多人都有,尤其是中老年人,属于正常退变。可如果僵硬持续半小时以上,甚至一整天都感觉膝盖不灵活,那就要警惕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就常有这种“晨僵”,而且不只早晨,只要保持一个姿势久了,动起来就费劲。</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僵,是膝盖活动范围变小了——伸不直、弯不下去,甚至出现O型腿或X型腿,说明关节已经变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时候就得考虑是不是要手术干预了。</p><p class="ql-block">痛:</p><p class="ql-block"> 是最直接的警报。偶尔运动后疼一两天,休息就好,这属于正常反应。可如果疼超过一周,或者疼得厉害,影响走路、睡觉,那就不能再拖了。尤其是疼痛伴随前面说的凉、响、肿、卡、僵中的任何一种,那就是身体在大声喊“该看医生了”,别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膝盖的问题很少是突然发生的。它像一辆老车,零件一点点磨损,发出吱呀声,直到某一天彻底罢工。而凉、响、肿、卡、僵、痛,就是它在提醒你:该保养了。别等到走不了路才后悔,早点关注,早点干预,才能让双腿走得更远、更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