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Jessica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5年9月</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室内建构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小一班</p> 问题 <p class="ql-block">  入园初期,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和建构区规则缺乏认知,加上刚离开家庭的不安感,注意力易分散,会在建构区里随意跑动,到处乱扔玩具难以专注于建构活动。这是幼儿对新环境适应阶段的典型表现,反映出他们尚未建立区域活动的边界意识和专注习惯。</p><p class="ql-block"> 如成成小朋友入园初期对建构区毫无规则意识,一开始在建构区里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乱跑</span>,拿着泡沫积木到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乱扔</span>,还和小朋友挣抢玩具老师多次制止也不听从。这既体现了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也反映出其尚未形成玩具收放和区域活动的基本规则认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我控制能力较弱</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个阶段持续了1个多星期,还有个别幼儿还去模仿他的动作,针对这样的问题,商讨介入办法和问题解决办法。</p> 讨论策略 <p class="ql-block">​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班老师在班本教研时进行了研讨并采取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1.示范搭建技巧:带成成一起玩,通过简单的建构示范(如“先搭底座再叠高”),逐步培养幼儿的建构技能。</p><p class="ql-block"> 2.引导社交互动: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引导”等方式,教他们学习“轮流玩”“一起搭”的合作分享技巧,缓解争抢行为。</p><p class="ql-block"> 3.建立清晰规则:用图示、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等方式明确建构区的活动范围和玩具收放要求,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p> <p class="ql-block">  4.针对成成这类幼儿,采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正向榜样激励</span>法。</p><p class="ql-block"> 再一次看到成成去建构区进行搭建游戏时候,当观察到旁边有小朋友搭建认真时,及时表扬“墨墨小朋友把积木一块一块搭得真整齐,太专注啦!”,成成被表扬声吸引,尝试拿起积木搭建了一小堆,老师立刻抓住机会表扬“成成也会搭积木了,能一块一块拿起来摞在一起了!像城堡一样,你能告诉我搭建的是什么吗?”,通过这种对榜样行为的表扬和对幼儿微小进步的认可,逐步帮助成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立规则意识</span>、专注习惯和建构兴趣。</p> <p class="ql-block">  成成也可以进行简单搭建,及时表扬“成成搭建的火箭真高呀!”成成得到鼓励很开心,搭建的更加起劲,甚至在收纳环节也表现很出色,也主动收纳摆放积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戏结束后带领幼儿观看回放照片、开展表征活动,帮助幼儿回顾游戏过程、梳理经验,还能从认知、语言、艺术、社会性等多维度促进幼儿发展。</p> <p class="ql-block">  幼儿在表征时,需回忆游戏中“用了什么材料”“怎么搭建的”“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细节,这一过程强化了记忆与观察能力。</p><p class="ql-block"> 例如,苏苏在表征画中详细记录“用小木棒<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层一层往上搭</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先放两个粗的再横放一个</span>”,体现了她对搭建步骤的清晰认知,还能对粗细比较~<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量的比较</span>有了简单认知;墨墨则通过绘画和讲述,展现了对“软积木窗户+滑梯”这一组合结构的理解。这种对具体操作的抽象提炼,推动了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  绘画表征是幼儿将三维建构作品转化为二维画面。他们会用不同的图形、颜色象征积木的形状、材质(如用圆形代表泡沫积木的窗户,用折线代表木棒迷宫的路径),这是艺术符号思维的萌芽。虽然小班初期,孩子们画的看不出游戏故事,但是在他们的语言表达讲述时,能清晰的表述出游戏的简单过程。</p><p class="ql-block"> 其中,苏苏用粉色图形组合表现“带窗户和滑梯的家”,展现了对作品形态的观察与艺术转化能力,这种能力为未来的美术创作与空间认知奠定了基础,还提现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台阶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审:赵静文</p><p class="ql-block">审核:杜丽丽</p><p class="ql-block">单位: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