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心,体现在生活中每个细节和每一句话中

三十七度光

<p class="ql-block">今天听心理学课,听到一个点——个人理想化形象,感悟很深。</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内心天生都会有一个理想化形象。什么是理想化形象?就是我们会给自己内心设定一个完美的自己,一个理想化形象的自己,它是虚幻的,它是用来掩盖我们真实的自己;掩盖我们这个不完美,有缺陷的自己;掩盖对自己的不满意。</p><p class="ql-block">如有些人要求自己必须无私,必须强大,必须独立。</p><p class="ql-block">这个理想化形象会缓解我们的焦虑,让我们觉得自己足够好。</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理想化形象设立得越完美,与我们真实的有缺点的自己差距就会越大。最终的结果,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内心冲突和痛苦。</p><p class="ql-block">关于理想化形象,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去学习。</p><p class="ql-block">今天听理想化形象这一课时,老师解说了一个点,我经常踩雷,听完后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平时生活中与先生和孩子相处,我内心总想自己比他人高一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牛、很特别,总想证明自己,想要优越感。于是,在与身边人(孩子和先生)相处,就想体现自己的优越感,说话也就容易说出让自己高高在上的话。</p><p class="ql-block">如我在忙,孩子有事找我,跟我说:妈妈,你帮我拿个某某东西吧!此时的我一般情况下就会毫不犹豫回答孩子:没看我正忙着吗?去叫你爸帮你。</p><p class="ql-block">类似的场景,类似的话我经常说。没有觉察时,就没法做到跟孩子平等交流。对先生有怨言时,我也经常说类似的话。</p><p class="ql-block">而平等的交流应该是这样的,我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妈妈正忙着,如果你着急可以叫爸爸帮忙,不着急等我一会好吗?</p><p class="ql-block">仔细思考,以上心理学中理想化形象的部分内容,以我自己的例子,在修行中来说,就是很典型的傲慢心。这样的傲慢心是需要多觉察,需要去除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听今天的心理课,从没觉察到自己说话还存在这么大的问题,没发现自己内心居然有这么大的傲慢心。心理学上说这是需要改正的。修行中说傲慢是修行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修行从觉察每一个当下,每一句开始,加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2025/09/17</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