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家人们,中午好!我是来自黑龙江鸡西的1148号井莹,家里有个13周岁、上七年级的男孩。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梦想营,“儿童技能教养法”让我在育儿路上找回了方向与动力。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在教育孩子、经营夫妻关系中的经历,以及那些藏在成长里的教育印记,还有我如何借着学习,跳出过去的“惯性”,活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是典型的八零后,童年算得幸福。年幼时父母忙,我在奶奶家长大,奶奶是个性格火辣的山东人。那时日子节俭,可奶奶总把好吃的、好用的留给我,还常念叨“过日子不容易,要记着好”。现在才明白,这是老一辈的“苦难教育”,可当时的我只觉得“享受”该愧疚,后来吃到喜欢的东西,心里都透着不自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学后回到父母身边,他们是要强的普通工人,工作出色,对我的要求也跟着严格。我性格活泼、大大咧咧,做事不细心,总犯小错。父母说“现在严点,以后才不犯大错”,“打压式教育”成了常态:做得好是“应该的”,从无肯定;做得不好全是我的错,必须挨批。我高兴时,他们说“别得瑟”;学习进步了,他们说“还差得远”。久而久之,我没了“想做好”的劲儿,干脆“破罐子破摔”,这也是后来我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青春期时,叛逆感愈强,我和父母的关系降到冰点:他们觉得我“一无是处”,我也感受到他们的不满,索性放弃学习,早早步入社会。如今自己当妈才懂,父母并非不爱我,他们把我的衣食住行照顾得妥帖,只是那个年代的他们,不懂“亲子关系”“心理健康”,更不知如何修复紧张的关系,只能用他们认为“对”的方式爱我、管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了妈妈后,没有长辈帮忙,我不得不独自带娃,却也因此有了更多和孩子独处的时间,少了教育理念的分歧,能践行自己的育儿想法——绝不让孩子走我的老路,绝不让他吃我吃过的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开始“反向修正”童年的遗憾:孩子摔碎碗,眼神慌张时,我会抱抱他说“碗碎了能再买,你没受伤就好”,甚至笑着说“碎十个也没事”,就想让他知道有人护着;他和同学闹矛盾,对方家长“告状”,我从不说教,先问“你受伤没?怕不怕?”,等他讲完经过,再一起想办法。在我看来,孩子的安全感和被信任感,比“对错”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儿子虽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缺点、遇难题,却始终阳光、自信又善良,脸上总带着舒展的笑容。这份“幸福感”,是我童年渴望却未得到的,如今能让孩子拥有,我格外踏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两次参加梦想营,让我的育儿路从“凭本能弥补遗憾”,变成“用方法科学前行”。学《儿童技能教养法》,我知道了“赞美”要夸到细节,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而非简单说“你真棒”;从“焦点解决法”里,学会“绕开问题,聚焦办法”,用“奇迹问句”“时间清单”帮孩子把消极情绪转为积极行动——考试不理想时,不否定他的努力,而是和他分析“下次能改进的地方”,告诉他“进步就是胜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我,更懂如何做孩子的“支持者”:这份支持要落在行动上。他拿奖状回家,我会说“这段时间你每天坚持复习,努力没白费,真为你开心”,再认真问“收获奖励时,你是什么感觉?”;他遇挫折、不顺心,我会先听他倾诉压力,再告诉他“不完美是常态,能接受不好的事,也是一种强大”,然后陪他一起找解决办法。我还为自己找了“正能量偶像”当精神符号,希望用这份积极力量感染他,引导他变得更阳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梦想营的日子,不仅让我在育儿上成长,更让我感受到“同行”的力量。每天早起和老师们一起学习,总能收获新知识;偶尔想偷懒,一想到群里还有老师在分享、讨论,就又有了动力。更意外的是,学习悄悄改变了我的家庭——今天听周莉老师聊“和爱人意见不合该怎么办”,群里老师分享的办法,让我看清了和“合伙人”(我爱人)的相处模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矛盾感:生活里,他像头“老黄牛”,把最好的吃穿用度都留给我和孩子,自己怎么将就都无所谓;可相处中,他的大男子主义、老套观念,连教育孩子都带着“打压式”影子,让我又爱又恨,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刚参加梦想营时,他天天“打压”我:“学这些没用,书本上的东西不落地”“教育孩子还用花钱花时间学?瞎折腾”。第一期学习,我都不敢在小组发言,就怕他突然打断、泼冷水。但我没放弃,一边慢慢给他讲学到的理念,一边用行动改变自己——对孩子更有耐心,鼓励方式也更具体。当他看到孩子变得更开朗,我也越来越从容,态度悄悄变了:不再反对我学习,更不随意打击,我小组发言时,他会主动保持安静;有时还会早起做早饭,让我能静下心听课、记笔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梦想营的魅力吧,它像一束光,不仅照亮我的育儿路,更潜移默化改变着整个家的氛围,让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都更温暖。往后,我会继续坚持学习,也真心感谢能在这里遇见这么多优秀又有大爱的老师和家人。愿未来我们在云端继续同行,一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