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周随笔教师们从不同维度诠释了教育的本质:既是宏大的理想征程,也是细微处的温暖陪伴;既是庄严的价值传承,也是现实的生存智慧。它们共同印证了——教育,是一门需要用心、用爱、更用智慧耕耘的艺术。当代教师既要成为学科教学的思考者,又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既要破解教学中的专业难题,又要协调家校之间的教育合力。它们从策略到实践,从课堂到家庭,从知识到人格,立体地呈现了教育的复杂性与可能性,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p> 开学又遇教师节 <p class="ql-block">1 《十年,耕耘》</p> <p class="ql-block">葛老师以宏大的笔触回顾学校十年变迁,从硬件改善到教育理念升华,展现了“礼行人生”的育人追求。文字激昂,充满使命感,是集体成长的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2《以礼育桃李,以爱筑师魂》</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将开学典礼与教师节结合,体现了班主任对“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点”的执着。文字庄重而温暖,彰显了教师作为“引路人”的担当与信念。</p> <p class="ql-block">3《教师节后的回望》</p> <p class="ql-block">汪老师的文章细腻温情,通过学生送的奶糖、换新的红笔等细节,捕捉到师生间最真挚的情感流动。它让我们看到,教育的价值正藏在这些“被需要”的平凡瞬间里。</p> <p class="ql-block">4《又一年教师节》</p> <p class="ql-block">田老师以香蕉为喻,幽默而犀利地揭示了教师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智慧。这种“弯曲而不折断”的哲学,道尽了教育工作者在妥协中坚守的深层真相。</p> 思教学 <p class="ql-block">5《在“补天”与“赶进度”间的摸索》</p> <p class="ql-block">周老师以生动的比喻道出了八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困境。作者用“女娲补天”的形象道出了基础薄弱班级的教学现实——既要追赶进度,又要弥补规范缺失。文章充满教育现场的呼吸感,既有焦虑与挣扎,更有细微处的感动与坚持,体现了教师在实践中“妥协与坚持”的辩证智慧。</p> <p class="ql-block">6 《初三基础薄弱班级数学教学策略探究》</p> <p class="ql-block">尹老师以精准的学科视角,从知识重构、分层教学、解题规范和信心激励四个维度,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其价值不仅在于策略的实用性,更在于体现了教师从“教知识”到“育能力”的战略转变,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7 《开学两周以来想和家长们的一些对话》</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从班主任视角,将教育视野从课堂延伸至家庭。文章直面体育健康、学习态度、家校合作等现实问题,语言直白却充满责任感,展现了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总协调人”的角色认知,强调“家长有要求,孩子有目标,教师有温度”的三方合力。</p> <p class="ql-block">8《〈三角形的外角〉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9《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p> <p class="ql-block">汪老师和曾老师的两篇学科教学反思,展现了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前者关注几何定理的证明思维与战略价值,后者聚焦代数应用中的理解障碍与参与度问题。两者都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直指数学思维培养和学生学习体验的提升,体现了教师从“教完”到“教会”的专业自觉。</p> 点滴感触 <p class="ql-block">10《于怯懦中看见成长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向老师从文学阅读走向教育感悟,以“胆小”为镜,挖掘个体成长中的独特价值。文章将文学作品与教育现实相融合,倡导接纳差异、发现闪光点的教育观,语言沉静而富有哲思。</p> <p class="ql-block">11《一块电话手表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解老师以日常管理事件切入,展现了教师从“执行规则”到“理解人性”的思维转变。作者通过家校沟通的智慧,将违纪事件转化为育人契机,体现了教育者应有的共情力与桥梁作用,文笔细腻,富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教育始于理解,成于包容,终于点亮每一个生命的独特光芒。</p> <p class="ql-block">编辑:田施斌 汪丹 龙大山 王倩</p><p class="ql-block">审核:付银国 谭萍</p><p class="ql-block">签发:向玫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