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乌头塘

亮哥

<p class="ql-block">  形成于汉晋时期的青岗坝乌头塘古道,是永昌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南诏国时成为永昌通往腾冲的官营驿道主线,直至民国滇缅公路通车后逐渐衰落。古驿道穿越乌头塘险谷,两侧峭壁陡岩,丛林密布,历史上因匪患频繁,猛兽出没,被称为永昌古驿道上的“鬼门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9月10日,家人与亲朋好友相约,徒步乌头塘古道,相聚青岗坝胡学兰农家乐。清晨7点,我们分乘三辆汽车从保山城出发,沿沙瓦公路直到青岗坝干河村下车,不登山的4人沿公路徒步返回,其余10人从干河村开始登山,计划沿干河上山,从乌头塘古道下山,不走回头路。</p><p class="ql-block"> 干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源头来源于上游的乌头塘,夏秋有水,冬春干涸,故名干河,山下的自然村因而得名干河村。从干河村到乌头塘是一条最接近的羊肠小道,初秋的干河河水哗哗流淌,茂盛的小草覆盖了几乎垂直而湿滑的小道,我们用木棍不断敲打前行,不小心会被荨麻亲吻,不小心还会滑跌,有时还需手脚并用,两岸森林密布,鸟虫长鸣,空气清新,山顶云雾缭绕,虽为阴天的早晨,2公里的上坡路还是走到汗流浃背。</p> <p class="ql-block">  走到山顶垭口,小道与乌头塘古道融合。乌头塘,原叫草坡洼,周围峭壁陡岩,原始森林铺天盖地,林下乌头草药遍地,洼地河水潺潺,形成大小若干水塘,加之此地匪患猖獗,处处险象环生,途经此地的商旅随将其更名为“乌头塘”。山洼比较平坦,蜿蜒流淌的河水冲断了古道,今年夏天的雨季使山体滑坡也淹没了部分古道,这天河水不大,我们寻着古道的踪迹,在河道两边跳来绕去,还要避开山上滚落的石头。清澈的河水,翠绿的小草,风景优美,却随处藏有令人恐惧的旱蚂蝗,我们虽然提前涂抹清凉油作了防护,到乌头塘林场休息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鞋袜或衣服上找到若干条旱蚂蝗,返回途中又遭到袭击,渗出鲜血的伤口又痛又痒,伤口几天后都很难愈合。如果是下雨天行走此地,蚂蝗袭人叮咬更盛。</p> <p class="ql-block">  7公里长的乌头塘古道,曾在唐代进行过大规模的扩修,路面多以石块铺设,从现存的马蹄印与马帮遗物等历史痕迹中,可以感受到这条古道融合的遗道文化遗存和高山峡谷风光。走在这条在高山缝隙中开辟的古道,犹如正在穿越时光隧道,两旁森林密布,遮天蔽日,光线一下子暗下来,厚厚的腐叶铺满了古道和山岭,古道随山势忽上忽下蜿蜒而行,裸露的古道石板和路旁的石头上布满青苔,腐叶味和菌香味扑鼻而来,在路上还可以拾到青头菌和大红菌等可食用的菌子。</p> <p class="ql-block">  如今山顶这段古道很少有人行走,不少路段已被长满荆刺和倒伏的灌木覆盖,我们不得不匍匐前行,不时被荆刺勾住衣帽,路上有被动物新拱过的泥土,森林里寒气逼人,覆盖的藤蔓上不时有飞穿而过的野鼠,加之空中乌鸦偶叫,使人感到有一股毛骨悚然的逼人气势,若是人少行走,还真有一种坠入地狱深处般的恐惧。我们走出森林,在一平台休息处,具传就是强盗抢人的地方,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三面是岔道,便于强盗埋伏和逃遁,而古道经过的平台下坡路是一个陡峭的岩石深槽,马帮和商旅经过此地,若遇盗抢,且无处躲藏。难怪徐霞客在保期间考察冷水滇西“第一大瀑布”时,都避开乌头塘古道而远绕岩箐而行。</p> <p class="ql-block">  山顶这段古道中,有两块较大的蕨菜地,是当地村民找野菜的地方,也是我们不管什么季节到此,都要拍照的地方。初秋季节,葱绿的蕨菜覆盖大地,遮掩了古道,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当我们走出森林进入蕨菜地时,感觉一切都瞬间开朗,心情也特别舒畅,站在齐腰的蕨菜地拍照,留下了最开心的时光。而在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背后,曾演绎过无数的刀光剑影,编制过不少催人泪下的人间悲剧。“兵匪蚁聚,禽兽侵扰”,在乌头塘这个匪患最集中的地方,至今还流传着汶上马夫朱光启为汶上镇驮税银上缴保山县政府时,在乌头塘遇土匪盗抢,谎称为城里大包头(共革盟)而运,土匪放行后却自盗暴富的故事;流传着汶上上拉堡李姓寡妇与儿子相依为命,一天,16岁的儿子为山主赶100多只羊到保山卖给一大户人家时,在乌头塘被土匪抢并被打死,母亲为其“叫魂”杀匪的故事;流传着河图西山的马锅头赶着马匹到缅甸驮玉石,在乌头塘拉烧(休息)时,15匹骡马误食断肠草全被毒死,马锅头悲愤之极而自焚致死的事件等,悲剧不断重演的悠悠古道,从西汉张骞发现“西南夷道”开始,走夷方古道,就是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走出森林,从平台开始一路下坡,眼前无比开阔,远山绿树成荫,近处野草青青,山中隐藏着几处羊圈或牛圈,有的还冒出缕缕青烟,山坡已成为高山牧场,途中不时遇到放牧人,不时听到羊咩牛哞,寂静的古道又热闹起来。也曾听说过黑熊盗吃蜂蜜的事件,野生动物在乌头塘周边活动,是森林保护的成果。古道前段依然是小道,需防湿滑,但比山顶的古道好走,视野很开阔,心情也很舒畅。后段已修成防火通道,便于牧民运输和村民种地,道路旁长有高大的核桃树,还可品偿到酸甜的山李子,山下便是我们相聚的青岗坝村。</p> <p class="ql-block">  走完古道,才发现自己也是岁月的一部分,踏着古道的韵律,仿佛听见了千年的回响,好似探觅到尘封的往事,落叶铺满的古道,每一步都是与时光的邂逅,每一眼都是与古人的对话,只有走过古道的人,才会有“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的真切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终将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