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游访:博物馆里的岁月回响与五间厅前的历史惊雷》

里海

<p class="ql-block">  今日是九月初九,秋高气爽,正好趁着这宜人时节到临潼走走。身为老西安人,对临潼的华清池、兵马俑自然再熟悉不过,可临潼博物馆却似乎只去过一次,还是几十年前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坐地铁很方便,出地铁就是华清池景区。</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入眼帘的是一处古迹遗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径直来到临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一踏入临潼博物馆,仿佛闯进了一座历史的宝库。这里没有恢宏的建筑规制,却藏着周秦汉唐最鲜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石狮</p> <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代宝峰寺的铁钟</p> <p class="ql-block">唐.庆山寺复原情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大唐开元庆山之寺石碑。</p> <p class="ql-block">  临潼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那组金棺银椁。1985年,它们在临潼庆山寺遗址重见天日,本是盛放佛骨舍利的神圣容器。</p> <p class="ql-block">  最外层的石函透着古朴无华的气质,青灰色石面上刻着简素花纹,却像位沉默的守护者,将内里的璀璨妥帖封存了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  打开石函,银椁便映入眼帘——通体鎏金的椁身,缠枝莲纹雕刻得栩栩如生,椁盖呈优雅的弧形,四角微微上翘,宛如一只蓄势欲飞的灵鸟,顶端那颗小巧的宝珠,似将所有光华都凝聚其中。</p> <p class="ql-block">  再向内,便是金棺。它比银椁更显精巧,巴掌大小的棺体上,细如发丝的金线勾勒出一幕幕佛传故事。棺盖边缘镶嵌的细小宝石虽已褪去部分光彩,却依然能让人想见当年下葬时的辉煌盛景。而最内里,一枚晶莹的舍利静卧金棺之中。</p> <p class="ql-block">随金棺银椁一起出土的三彩南瓜。</p> <p class="ql-block">各种精美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离开展厅后,不禁想到。庆山寺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里,唯有这组棺椁,携着盛唐的气息,载着古人的虔诚,穿越千年时光,与今日的我们悄然相遇。</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临潼博物馆,我们辗转来到华清池景区。这里既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因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五间厅建于清末,南依骊山,北临荷花池,庭院开阔平坦,树木郁郁葱葱。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得名,整组建筑气宇轩昂,与周边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彼此映衬,构成一幅和谐景致。</p> <p class="ql-block">  步入五间厅,仿佛瞬间穿越到1936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由西向东,秘书室、蒋介石卧室、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依次排列,每一间都按原貌复原,桌椅、床榻、沙发、茶具等物品静静摆放,一如当年模样。</p> <p class="ql-block">  “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宫,这场兵变的目的即达,由此影响中国政治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蒋委员长的寝室</p> <p class="ql-block">  而玻璃窗与墙壁上清晰可见的弹痕,正无声地勾勒出当年兵谏时激战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驻足于这些弹痕前,不难想见当时的紧张与激烈的角逐——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正是在此发动兵谏,力劝蒋介石放弃内战,联合红军共同抗日。这些深浅不一的弹痕,皆是历史最直接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三间亭</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五间厅我便向兵谏亭奔去。</p> <p class="ql-block">  我现在是沿阶而上,而蒋介石当年可是从后山爬上去的,那里是崎岖山路荆棘丛生的小径。</p> <p class="ql-block">  从五间厅出来,沿蜿蜒山路向上攀登,便抵达半山腰的兵谏亭。这座高4米、宽2.5米的亭子,矗立在骊山西绣岭的虎斑石旁。它最初名为“正气亭”,解放后改称“捉蒋亭”,1986年再度易名为“兵谏亭”。亭虽小巧,却承载着千钧历史重量。</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亭前,很自然地会想起那个凌晨:蒋介石听到枪声后,从五间厅后窗仓皇出逃,越过后墙时碰伤脊背,由侍卫搀扶着踉跄上山。</p> <p class="ql-block">  当年“双十二”的枪声即息,国府的最高统帅被一个下士班长和一个士兵发现,他是孑然一身,未被伤害,就躲在这个山坳的角落里。</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缅怀历史、体悟爱国精神的重要场所。亭子周围的岩石上,虽有部分石刻在文革期间遭损毁,但残存的痕迹依然清晰,仿佛在低声提醒着人们:那段历史,永不该被遗忘。</p> <p class="ql-block">  一日之游,虽短暂却深刻。临潼博物馆的文物,让我读懂了历史的璀璨;华清池五间厅的往事,铭记了先辈的担当与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