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 知止不殆

理平

<p class="ql-block">适可而止 知止不殆 </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是道家经典中如何知止而把握好度的精彩论述。其意思是: 当万物开始形成,人们也相应地给它们定名、分类、建立制度(即“始制有名”);既然已经有了这些名称和制度(“名亦既有”),那么人们就应当懂得适可而止(“夫亦将知止”);懂得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与失败(“知止可以不殆”)。</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老子告诫人们,要把握一个度,要知止,“知止”意味着: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界限在哪里,不过度追求名利、钱财、权势、控制等。任何事物都遵循产生、发展、灭亡(新的产生)的规律,关键要把握好事物变化的度,把握平衡,平衡才健康,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不殆”。</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是老子对“名”(人为秩序、制度、概念)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知止”这一人生与治理大智慧的高度凝练。它告诉我们: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概念与制度,但必须明白这些“有名”是有其局限性、主观性和片面性的,要返朴归真,懂得节制与回归本源,回归于道,才能避免危险,实现长久的和谐与安定。 </p><p class="ql-block">在个人修养上,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追逐名利、地位、虚荣,要懂得知足、知止,才能内心平和,远离灾祸,要知足于内不争得虚名,知止于外不贪得无厌,要用心体道,悟道,修道,行道和得道。</p><p class="ql-block">在企业管理或组织发展中,这句话也启示我们:在建立体系、追求目标的同时,要清楚边界,避免盲目扩张,保持适度与灵活。</p><p class="ql-block">在社会治理上,这句话提醒统治(执政)者或管理者,制度与规范虽必要,但不可过度干预、压制自然之道,要懂得适时收敛,避免苛政猛于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