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阁老家后

八旬老朽 陇上人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老家流传的话,谁家后代不学好就说他是“党阁老的后”。这句话在我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现在,宝鸡乃至整个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句颇具警示意味的俗语:“谁谁谁是当阁老的后人。”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家风、财富与教育的民间传说。每当有人提及“当阁老”,便能引出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讲述一位智慧老者如何苦心经营家业,却难敌子孙不肖的无奈结局。</p> <p class="ql-block">相传,党阁老在朝为官多年,功成名就之后,带着一生积攒的财富告老还乡,回到故里宝鸡,修建了一座气派的宅院。他一生勤俭持家,精明睿智,深知财富虽可支撑几代人,却难保子孙不堕。他的独子生性懒惰、挥霍无度,令党阁老忧心忡忡。他深知,自己百年之后,儿子若无自立之志,终将坐吃山空。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建造宅院时,将大量金银藏于墙体之中,尤其在大门内侧修建了一座照壁,既挡煞避邪,又藏财护家。他算计着,若儿子日后要变卖家产,必先拆照壁,届时便可发现藏金,从而回心转意。然而,世事难料,党阁老去世后,儿子果然挥霍殆尽,却并未如他所愿拆墙寻金,反而直接将整座宅院卖给了一位富商。多年后,富商修缮房屋,拆掉照壁,才发现了党阁老的良苦用心。而那位不肖子,早已沦落街头,无家可归。</p> <p class="ql-block">党阁老的宅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份寄托。他将希望砌入砖瓦,将智慧藏于墙缝,只为给子孙留下一条退路。照壁的设计尤为巧妙,既合风水之理,又暗藏玄机。他设想,若儿子真到了变卖家产的地步,势必会因照壁阻碍而拆墙,届时金银现世,或可唤醒儿子的良知。然而,他终究低估了人性的惰性与短视。他的儿子不仅没有拆墙,反而直接将整座宅院拱手让人。多年后,当新主人拆掉照壁,发现藏金时,不禁唏嘘:如此良苦用心,竟换不来子孙的觉醒。此事传开,成为宝鸡一带的笑谈,也化作一句警示后人的俗语:“谁谁谁是当阁老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党阁老的故事或许更多是民间传说。根据新近出土的墓志铭与地方史料,党氏家族自党阁老起,世代为官,家风严谨,文脉绵长。他的七子党雄儒,曾作《宝鸡八景诗》,流传至今;其后人党巨广,更是康熙御前侍卫;党聚义不仅在福建为官,还是一位画家,所绘《汉中栈道图》至今藏于汉中博物馆。另有党某在甘肃文县任教谕,虽未正式授官,却也生活无忧,享年七十六。可见,所谓“败家子”的传说,或许只是后人杜撰,借以警示世人。但正是这种传说,让“当阁老”之名在关中百姓口中流传不衰,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面镜子,一句“谁谁谁是当阁老的后人”,至今仍能唤起人们对家风传承的深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