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佛教四圣谛</p><p class="ql-block"> ————佛曰:苦海无边。</p><p class="ql-block">佛教的四圣谛,是用来解决“苦”这个人生重大课题的。什么是苦?为什么会苦?面对苦难该怎么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1. 苦谛:苦与生俱来,苦海无边。生老病死,时时处处都与“苦”相伴,想得到的,没有得到,得不到名、得不到利,跟讨厌的人,天天见,与喜欢的人,却无法相见。</p><p class="ql-block"> 想能掌控一切,想主宰一切,结果发现啥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人生就是这样别扭、遗憾、无奈。 苦啊!</p><p class="ql-block"> 2. 集谛:集,就是根源。“苦”的根源呢?苦的根源其实很简单,就是:贪得无厌、情商太低、看不透人生真相,即:贪嗔痴。</p><p class="ql-block"> 贪。贪得无厌,啥都想要,钱想多赚、爱想多要、名声想大燥……。</p><p class="ql-block"> 嗔。情商低,不懂得共情,不能换位思考,一不顺心就发火,自己不高兴,别人也受牵连。</p><p class="ql-block"> 痴。不聪明,有点“傻”,看不清“真相”,总觉得“我”是永恒的、万事万物是不变的,其实一切都在变,花草树木在变,鸟虫禽兽在变,五行相生相克,金木水火土也在变,日月星辰在变,宇宙也在变。</p><p class="ql-block">人因为“贪”、”嗔”、“痴”,所以苦。</p><p class="ql-block"> 3. 灭谛:苦是可以熄灭、停止的。</p><p class="ql-block"> 只要能戒掉“贪嗔痴”,达到一种“没纠结、没挂碍”的自在状态,佛教叫“涅槃”。</p><p class="ql-block">知足了,不埋怨、不抱怨了,聪明了,“苦”就可以熄灭了、停止了。</p><p class="ql-block">4. 道谛。道,就是路经、方法 ,就是解除“苦”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道谛”有“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p><p class="ql-block">1. 正见:坚持正确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2. 正思维:拥有正确的思维,不贪、不嗔、不痴;</p><p class="ql-block"> 3. 正语:要好好说话,不说假话、不出口伤人、不挑拨离间;</p><p class="ql-block"> 4. 正业:要好好做事,不杀人放火、不抢劫偷盗、不强奸妇女……</p><p class="ql-block"> 5. 正命:要正当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因挣钱去做伤害他人的事;</p><p class="ql-block"> 6. 正精进:天天好好说话,天天好好做事;</p><p class="ql-block"> 7. 正念:不生杂念,用心一致,坚持修行;</p><p class="ql-block"> 8. 正定:气定神闲,矢志不渝,再坚持。</p><p class="ql-block">经历这八正道的修行,做到:不贪不嗔不痴 ,便可修成正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简介:</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的尊称,也被尊称为佛陀,佛陀就是“觉悟者”。</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北部,是释迦族的王子。母亲梦白象入怀而怀孕,后生育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出生就能行走,每走一步就生出一朵莲花。</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在宫廷中过着奢华安逸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释迦牟尼在出宫游历时,看到老人、病人、死人和一位出家人。感受到人生的老、病、死都伴随着无法避免的苦,生命就没有固定的规律,但人应该是可以寻找到一个超越痛苦的道路,那就是出家修行。</p><p class="ql-block">29岁时,他深夜出家,成为一名寻求真谛的“出家人”。</p><p class="ql-block">他先跟随修行者学习禅定和苦行方法。 他尝试了一天只吃一麻一麦,历时六年的修行,身体极度衰弱,濒临死亡,但仍未“觉悟”。</p><p class="ql-block">他决定放弃苦行,用河水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羊女送他的乳糜,恢复了体力。然后在一棵菩提树下,禅定与思考,7天后,在拂晓时分,看着天上的星星大彻大悟,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找到了解脱生死轮回的根本方法——四圣谛。此时他35岁,成为一个觉悟者—佛陀。</p><p class="ql-block">此后长达45年里,他就一直传经布道。</p><p class="ql-block">他不是神,而是通过自身努力觉悟真理的人。他强调众生皆有佛性,都可以通过修行“觉悟”成佛。</p> <p class="ql-block">汉传佛教中最受崇敬的四位菩萨,他们分别象征大乘佛教的四种核心精神:智、行、悲、愿。他们与中国的四大名山道场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文殊菩萨 - 象征「大智」 </p><p class="ql-block">道场:山西五台山 </p><p class="ql-block">形象:通常手持智慧剑(斩断烦恼)和般若经(代表智慧),骑青狮(象征智慧威猛)。 </p><p class="ql-block">地位:佛陀的左胁侍。 </p><p class="ql-block">信仰意义:助众生开智慧,尤其庇佑学子、破除愚痴、明辨真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普贤菩萨 - 象征「大行」</p><p class="ql-block">道场:四川峨眉山 </p><p class="ql-block">形象:手持如意或莲花,骑六牙白象,象征愿行广大、坚忍不拔。 </p><p class="ql-block">地位:佛陀的右胁侍。 </p><p class="ql-block">信仰意义:代表实践精神,落实于行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观世音菩萨 - 象征「大悲」</p><p class="ql-block">道场:浙江普陀山 </p><p class="ql-block">形象:常见手持净瓶杨柳,洒甘露救苦,或千手千眼,遍观世间苦难。 </p><p class="ql-block">地位:慈悲救度的化身,民间信仰最广泛的菩萨,“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p><p class="ql-block">信仰意义:闻声救苦,救度一切急难,尤其象征无条件的慈悲与包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地藏菩萨 - 象征「大愿」</p><p class="ql-block">道场:安徽九华山 </p><p class="ql-block">形象:手持锡杖,震开地狱之门、宝珠,照亮黑暗,常现比丘相。 </p><p class="ql-block">地位:受释迦牟尼佛嘱托,在弥勒佛降生前救度众生,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p><p class="ql-block">信仰意义:超度亡灵,代表坚韧不拔的宏深誓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