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崩溃前12年,身体早就「预警」了!

黄德俊A-YB003

<p class="ql-block">研究发现,人到中年,若感到莫名倦怠懒惰,稍活动便觉乏力,或许是心梗、心衰等问题提前12年的警报!一起来学习科学预防妙招,守护心血管健康活力。</p> <p class="ql-block">《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迹象或在发病前12年便有所显现,日常活动量的异常减少是关键线索。其具体阶段特征如下:发病前12年,身体活动量开始暗中缩减;发病前2年,活动量下降速率骤然加快;确诊心血管疾病后,更易陷入“完全不想动”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同时,研究还呈现了两类人群的鲜明对比:健康人群的体力活动随年龄增长呈缓慢递减趋势,这属于正常生理变化,下降节奏平稳,与年龄增长的自然规律一致,是身体对衰老的正常适应;未来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其活动量减少则呈现特殊模式,会在更早时期出现显著且快速的“断崖式下滑”情况,与健康人群形成明显反差。</p> <p class="ql-block">以下4种活动能力衰退的信号,需提高警惕:</p><p class="ql-block">步行能力弱化</p><p class="ql-block">日常行走时速度较以往明显放缓,即便在平坦路面,相同距离也需花费更长时间,且易产生疲劳感,休息后体力恢复的时长也随之增加。一般来说,普通人步行速度为0.9米/秒,若降至0.6米/秒以下,可能提示肌肉萎缩较严重,是衰老进程的重要信号。这种衰退会降低日常活动效率,增加跌倒风险,促使骨折、软组织损伤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握持力量衰减</p><p class="ql-block">提拿物品或紧握物体时,能清晰感觉到力量不如从前。60~64岁男性握力低于27千克、女性低于18千克;65~69岁男性握力低于25千克、女性低于17千克,均属于运动功能较差的情况。握力减弱不仅影响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与营养不良、肌肉流失相关,甚至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的潜在预警信号。</p><p class="ql-block">日常活动执行受阻</p> <p class="ql-block">进行穿衣、洗漱、做饭、整理家务等常规活动时,动作变得迟缓且不流畅,独立完成的难度上升,有时需依赖他人协助,例如拧不开瓶盖、拎不动菜等。这可能是心血管功能衰退的表现,而这种情况也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对他人的依赖,长期下去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p><p class="ql-block">体位转换能力下降</p> <p class="ql-block">从座位站起或坐下时,需借助手臂支撑椅子扶手或其他物体才能完成,动作不仅缓慢还很费力,同时平衡感可能减弱,过程中易出现摇晃、不稳的状况。这种情况说明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已明显退化,可能影响身体的整体运动协调性,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合理膳食,饮食多样化</p><p class="ql-block">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甜点等,这些食物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p><p class="ql-block">增加新鲜果蔬、全谷物、豆类及肉蛋奶等食物摄入。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全谷物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肉蛋奶富含优质蛋白质,能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p> <p class="ql-block">此外,可适当摄入传统汉方药食同源食材(如当归、陈皮)及现代植物营养沙棘。其中,当归能逐血瘀、补血活血养血;陈皮可化痰瘀、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沙棘能散血瘀、活血化瘀、益气生津。三者协同作用,通过科学精粹,可显著减少血管内代谢“垃圾”,有效抑制血管斑块形成,精准改善血管淤堵状态,同时兼具养血通脉之效,实现对血管的温和养护。</p> <p class="ql-block">营养补充,强化心血管防护</p><p class="ql-block">卵磷脂能乳化血液中的脂质颗粒,帮助疏通血管,维持血管正常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为血管“减负”。天然维生素E如同卵磷脂的“保护盾”,其强大的抗氧化特性,可减少卵磷脂在体内被氧化破坏的概率,保障其活性与效能。</p><p class="ql-block">日常建议选择添加天然维生素E的卵磷脂粉剂,其分子结构更易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提升对心血管的保护效能。同时,粉剂形式食用方便、搭配灵活,可轻松融入营养早餐;且低糖配方对三高人群更为友好,便于日常持续补充。</p> <p class="ql-block">Omega-3脂肪酸能抑制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并促进血液中甘油三酯的代谢排出,降低血液黏稠度,助力改善血管微循环。</p><p class="ql-block">在日常摄入中,可通过适当补充富含EPA和DHA的深海鱼油获取Omega-3脂肪酸。同时,还需注意调整整体脂肪摄入结构,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黄油、奶油等),使用富含Omega-3、Omega-6、Omega-9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品,替代猪油、黄油、棕榈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更全面保护血管健康。</p> <p class="ql-block">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达40.4%,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血脂异常。茶中的茶多酚、茶黄素可抑制胆固醇吸收、促进其代谢,辅助降血脂,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但如果喝茶受条件限制,建议选择提取自天然红茶精华的营养补剂,其活性成分保留更完整,能更高效地守护血管健康。</p> <p class="ql-block">20岁之后,人体的辅酶Q10便开始自然流失。作为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转换器”,辅酶Q10能增强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为心脏持续提供能量,有助于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实现对心血管功能的有效保护。</p><p class="ql-block">但日常食物中辅酶Q10的含量普遍较低,仅靠膳食难以满足人体需求,建议选择天然来源的辅酶Q10来弥补膳食摄入不足的缺口,为身体注入满满“心”能量。</p> <p class="ql-block">适度锻炼,促进血液循环</p><p class="ql-block">适度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血管健康尤为重要。日常应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同时,每周需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增强心肺耐力,再搭配每周2-3次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形成科学的运动组合,才能更全面地助力血液循环与维持身体机能。</p> <p class="ql-block">规律作息,保障心血管修复</p><p class="ql-block">睡眠不足或质量欠佳,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干扰心血管系统正常功能,影响其自我修复进程。需保证每天7-8小时充足睡眠,养成规律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同时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营造良好睡眠环境,提升睡眠质量,为心血管修复提供基础保障。</p><p class="ql-block">调节心态,保持愉悦</p><p class="ql-block">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p> <p class="ql-block">建议通过参与健康社群、积极交友,或培养兴趣爱好、听音乐、旅游等方式调节心态,保持愉悦心情,助力心血管系统健康。</p> <p class="ql-block">您会定期做血脂检查吗?</p><p class="ql-block">您还有哪些养护心血管的好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