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编者按】</b>诗言志,亦可滋养身心。八十四岁高龄的罗伏龙老校长诗心不改,至今诗歌创作热情不减。追溯其诗作历程及内容题材,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学养生意识。数年前出版的诗集《人生步履》就是个例证。覃祥周先生为诗集撰写序言,客观地评价了这部诗集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现予发布,为读者提供分享,相信大家阅后在“文学养生”方面定会获得某种启迪,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生步履绽诗花(序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覃 祥 周</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步履》是伏龙先生人生足迹的音符,是人生奋进事业辉煌的一曲凯歌,令人欣赏陶醉共鸣。这是他的第五本诗集了,在他的文学著作中,诗歌占了一半。此前,他已结集正式公开出版的有4部诗集,5部散文集,一部学术论文集,可谓笔墨生花,诗文并茂。我曾以“先生本色是诗人”为题,给他的第四本诗集《伏龙诗吟》写过序,事实证明我对先生的评价一点不谬。“平生词赋最痴迷,爱把心声化小诗。喜怒酸甜皆入韵,超然百岁举吟旗。”这就是他诗人本色的情怀心声。先生也曾以“人生是一首诗”作为 《罗伏龙诗词选》(续集)的“自序”标题,如今,《人生步履》的出版,就是他“人生是一首诗”的印记,既十分真实,又修德励行。</p> <p class="ql-block"> 诗人的感情是丰富的,伏龙先生最善于用诗的语言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人生步履》就是他人生足迹绽印的诗花。这样的选题和编排独具匠心,十分新颖,无疑是一本“自传体”的长诗。他按年序编排,每年以一首或几首诗词概括叙写当年经历的重要事件和点滴感受,达到了“滴水见太阳”的艺术效果。先生几十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直至退休。他虽居山里,却放眼世界。他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因而,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他将时代光影、世态炎凉、人生感悟,融入诗情,吟成诗作,加之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出色的文字驾驶能力,使他的诗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品之韵味无穷。因此,他的诗词在国内各种大赛频频获奖,并入编《中华诗词大全》等多种典籍。2003年中华诗词发展研究会授予他“当代中华诗神”称号。他的诗,神就神在立意新颖,内容广泛,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散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芬芳,既有审美的欣赏,又有对传统的伟大创新与超越。就这本《人生步履》而言,让人感到的是“真实”二字,“真时”“真事”“真人”“真情”“真言”,从中感悟历史的厚重,体会到他人生风雨的酸甜苦辣并从中受到拼搏奋进、创造辉煌的精神激励。</p> <p class="ql-block"> 诗集的第一辑(1——60岁)是作者从一岁开始到退休这60年的心路历程:幼年的天真烂漫,童年的田园牧歌,小学走读路上的野趣,中学时代在大跃进号角的驱使下,投入大炼钢铁、大办农业的洪流。同时,见闻“反右斗争”的闹戏,又经受“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饥饿的煎熬;大学时代寒窗苦读学海飞舟的乐趣,走出校门进军营锻炼的体会,下农村参加“四清工作队”的收获;遭受“文革”风暴的袭击;毕业离校上山下乡劳动锻炼的考验;“革命大批判”中的苦闷彷徨;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迎来人生云开雾散的春天,背井离乡创业的思绪;乐业园丁的情结,身负重任,主持校务,文化治校,文学育人,艰苦创业,辛勤耕耘,桃李满园,硕果累累,誉满教坛;笔耕不懈,文笔生辉……这一幅幅人生的多彩画面,无不烙印作者生活的足迹和感受,确实如一首“自传”长诗,秋冬寒暑,风雨阴晴,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平平仄仄,让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从中可以看到伏龙先生人生道路的漫长曲折,而他前进的脚步又是那么坚定:逆境中不自卑消沉,而是“不管东西南北风,闭门修课自从容。”“暂把幽情心内锁,聊将理想梦中埋。”顺境中,他“不慕官袍飘彩带,甘为国学献精忠。”办学治校,他“艰辛办学当武训,忠诚教育献心香。”“甘做人梯教学子,粗茶淡饭也风流。”这些诗句是伏龙先生崇高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更彰显他高尚的人格修养,无疑是他人生事业的凯歌。广西教坛明星马汉彦先生曾在《未来教师》(1998年第7期)以“大家风范 红烛精神 诗人情怀”为题来评价伏龙先生的人品和学养,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从他叙写60年风雨人生的诗句中不仅折射出时代的光影,更让人得到人生理想、奋斗、创新的启迪。</p> <p class="ql-block"> 诗集的第二辑是伏龙先生退休后的诗作,就其技巧而言,无论是措词还是音韵格律都比第一辑成熟精到,而内容表达却完全是一种淡泊宁静而且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世间有的人迷权恋位,一旦退休离岗,就无比失落,惶惶不可终日。伏龙先生却不同,他的心情化成了不同凡响的诗章:“退位卜居百事轻,身如野鹤自由鸣。逢官勿再强颜笑,接驾无须夹道迎。喜有余闲寻妙韵,漫将雅兴赋纯情。清风两袖从容过,半夜敲门也不惊。”退休了,他不患得患失,倒是觉得十分自由轻松淡定,在此心境中回首往事:“流年似水感沧桑,岁月留痕鬓染霜。少小求知离故土,成家创业走他乡。途径雪雨遭寒冷,路过猪林打虎狼。苦辣酸甜皆体验,人生多彩亦辉煌。”道路虽曲折,但他青春无悔,“热汗无私洒校园,问心无愧对苍天”,“百龄回首堪自乐,弟子成才万万千。”如此人生,没有虚度年华。所以,襟怀坦荡,“功名利禄似云烟,宠辱升沉只等闲。”“宠辱皆忘成梦影,升沉不再计心头。”“炎凉世上谁能免?回首悲欢一笑过。”“冬尽春来冰雪化,迎新笑对艳阳天。”看淡世俗功利,对过往云烟一笑了之而乐观向上,“六旬不赋老来篇,满目风光正少年。敢上天山跨骏马,风云叱咤好扬鞭。”这样的心态,人生自然是多彩多趣的。如果说,他在位时是在乐业敬业的忙碌中度过,而退休后的日子却是另一种高雅的境界了。最可贵的是他“退位离休不息肩”,他知识广博,见解新颖超前,因此,社会许多单位或人士经常请他作一些文化活动项目的策划或顾问,他有求必应,而且从来不讲任何条件而无私奉献:“一支彩笔四方求,来者不拒乐应酬。只字千金难料价,分毫不取为民筹。”他曾应东兰县委、县政府的聘请,策划东兰“感恩园”碑林的建造,并负责主编《感恩心声》一书;为凤山八龙烈士陵园和中亭烈士陵园的碑林策划并作“序”,同时,也为许多文朋诗友的著作写“序”。他写的“序”,别有风格,正如他的秉性,书生气十足,直言无拘,不谬夸,不避陋,始终贯串为人作文的道理,皆为“点石成金”之语。他为人低调随和 ,谦逊包容,待人以诚。所以,朋友众多,有学界文人雅士,有政坛大小官员,更有农民诗友。凤山县政府给他颁发“荣誉县民证书”,中亭村委会给他“荣誉村民”称号。他一生从教,把学生当弟妹引导,对昔日同学少年,更视如兄弟姐妹,无论是学生或昔日同学,都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些细节,在他退休后写“忆旧”的诗词里都有充分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 伏龙先生博学多才 ,且有责任心,颇得社会公认。虽然退休了,但众望所归,还要他担任许多职务:河池市作协名誉主席、河池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河池诗词》主编、河池楹联协会副会长、凤山诗词学会会长等等,在省内国内许多文化活动和学术研讨场合,常看到他的身影和听到他即席吟咏的诗章。可见他才华横溢情怀激荡的文采。他是一个社会文化活动的热心人,为促进推动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抹,特别是对巩固繁荣东、巴、凤的诗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他退休不退志,仍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尽心尽力,2015年河池市党委授予他离退休“先进个人”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伏龙先生退休后的生活从不空虚寂寞,而自有他的生活方式和乐趣。“百岁人生日月长,诗书作伴度时光。闲来漫品兰亭序,兴至豪吟赤壁章。把卷临窗寻雅韵,抒怀写意效苏郎。笺中留得贤文在,世代流传字亦香。”“清静幽居好养身,诗书满架不愁贫。笺中泼墨成千字,笔下生花值万金。闹市嘈杂无意趣,寒窗素净有知音。骚朋常聚乐吟咏,此乃文明雅富人。”他是个精神富有的人,退休后,仍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连续出版两本诗集,一本散文集,一本学术论文专著,在国内多家刊物发表了不少诗文并入编国内多种选本,笔耕硕果累累,多么幽雅潇洒!</p> <p class="ql-block"> 以诗书为伴,以诗书抒情,以诗书修身养性。这就是伏龙先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支柱。精神富有充实,人就会心宽体健。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许多人跑到巴马来探究巴马人的长寿“秘诀”,伏龙先生年过古稀了,却“返老还童谁似我,养生独自有良方。”他的“良方”是什么?“长生不老无偏诀,积善行仁是妙方。谦逊包容心态好,南山共寿万年昌。”“天然顺应无奢念,自得长生不老功。”“人传我有养生言,素净修身岂等闲?嫖赌洋场勿涉足,吸毒酒色戒沾边。怜贫扶弱多行善,仗义疏财莫吝钱。坦荡襟怀无尴尬,心平自是得龟年。”“长生日月非容易,永葆青春任自然。淡泊幽居离闹市,逍遥宁静远嚣烟。”“起居动静遵常理,运气舒张任自然。”这就是伏龙先生别具一格的长寿“秘诀”,也就是他自己创作的“长寿歌”,荡漾的是“淡泊宁静”“顺应自然”“修德行善”的旋律,勉励人们如何为人处事,正确对待人生,延年乐寿。不愧是“寿仙之歌”。</p> <p class="ql-block"> 所以,《人生步履》是伏龙先生成长、理想、立志、奋斗、创业、收获、修身、乐寿的心花,每一步脚印既有时代感,又有励志情,很值得细读品味。我曾与伏龙先生在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共事多年,他是一校之长,却平易近人,待我这个下属如亲兄弟,过从甚密,无所不谈,我对他的为人处世颇熟悉了解。与他接触,总让我感觉到他的豁达、沉稳、低调、务实、求真与担当。他对事业有开拓创新的底气和追求,以“文化治校”“文学育人”的理念办学治校,就彰显了他的思想、学识、品格与气质的深邃,清丽不俗而散发他人生的智慧之光。他办学治校政绩卓著,堪称不可多得的教育家,他的学术论文专著《杏坛论语》就是他办学治校的结晶。他著作颇丰,正如他诗中所写:“诗书满架不愁贫”“此乃文明雅富人”。他是知名的专家、学者、散文家、诗人,荣获“广西教坛明星”“八桂名师”“中华当代诗神”“广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是无愧于这样的称号的。我为我们东、巴、凤有他这样的“雅富人”自豪骄傲。他的人格才情令人敬仰。他的著作更是不朽的精神财富,这本《人生步履》就是其中的瑰宝,不仅给人树立崇高理想奋斗创业精忠报国的激励,更为人们谱写积德行善修身养性的“长寿之歌”,也就是“寿仙之歌”。</p> <p class="ql-block"> 有道是:“唯仁者寿”。伏龙先生淡泊从容,“甘做人梯教学子”,积善成德,他的《人生步履》已经超前写到了一百三十九岁,这就充分体现了他对美好人生不懈的追求。我深信,伏龙先生这样有理想德高望重的人,他的美好追求一定能实现,他的生命之树一定能稳稳扎根于一百三十九岁以上的高峰枝繁叶茂,成为新时期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寿星品牌”。正如他的诗吟:“心高不与天台比,稳坐南山极顶巅”。祝伏龙先生诗文增彩寿比南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覃祥周,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译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诗是罗伏龙校长为自己80寿辰而作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