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伏天人的毛孔张开,艾灸药效直达病灶”的原理主要涉及三伏天的气候特点、人体生理变化及艾灸的作用机制三方面:</p><p class="ql-block"><b> 一、三伏天毛孔张开的生理基础</b></p><p class="ql-block">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此时人体为调节体温会自然扩张皮肤血管,毛孔也随之张开以促进散热。高温环境下,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这为外治法(如艾灸)的药物渗透提供了通道。</p><p class="ql-block"><b> 二、艾灸的双重作用机制</b></p><p class="ql-block"> 1. 温热刺激与经络传导</p><p class="ql-block"> 艾灸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使局部温度升高,进一步促进毛孔扩张和气血运行。这种温热效应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帮助艾草的药性通过开放的毛孔和穴位渗透至体内,直达病灶部位。中医认为,此时“穴位处于打开状态”,艾热和药效更易被身体吸收,而非仅停留在皮肤表面。</p><p class="ql-block"> 2. 艾草药性与阳气协同</p><p class="ql-block"> 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随之升发,此时艾灸的“纯阳之力”与天地阳气形成“内外夹击”,可增强驱寒除湿、扶助正气的效果。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的药性,燃烧后释放的挥发性成分(如抗菌、抗炎物质)可通过张开的毛孔渗透,协同调节脏腑功能。</p> <p class="ql-block"><b> 三、药效直达病灶的中医理论支持</b></p><p class="ql-block">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三伏天艾灸可利用毛孔张开、阳气充盛的时机,将艾热和药性“渗透进身体”,调整紊乱的生理功能,尤其对寒湿类疾病(如关节痛、哮喘等)有“冬病夏治”的优势。现代研究也发现,艾灸的热力和药性成分能通过皮肤吸收,刺激经气活动,从而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综上,这一原理是三伏天人体生理状态(毛孔开放)与艾灸的温热、药理作用相结合的结果,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