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冷水箐古道石板路

亮哥

<p class="ql-block">  周六,群主组织跑冷水箐古道石板路,到蒲缥品干锅鸭。我没有到易罗池集合,直接从家出发,在途中相遇。刚到上海子村,队友们已先后跑来。刚一见面,就相互调侃,怎么没邀约女队友参加,青一色的7名男士参加周末越野跑活动,自野牛群成立以来,这还是首次!原来,女队友们可能到河图首届荷花节过节去了。男女搭配,跑步不累,没有女队友参加的越野跑活动,途中缺少了欢声笑语,缺少了争先恐后的表现场景,缺少了拍美景的秀美演员,开始还跑得真累。可到了蒲缥冷水箐西坡古道石板路时,看到如此美景,一群爷们儿也情不自禁地拍照起来,老夫聊发少年狂,犹如追梦少年郎。</p> <p class="ql-block">  蒲缥冷水箐古道,属蜀身毒道(南方丝绸古道)经博南古道进入永昌古道后,从永昌到腾冲(称保腾古道南线、也称城门洞古道)其中保护较为完好的一段古道,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线路走向东起保山古城,向南经汉庄诸葛营,从卧狮窝(今称盈水、云瑞)转西上洼底铺(今称蒿子铺),翻冷水箐垭口下山至蒲缥古镇,全程约30公里。这条古道曾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保期间,于公元1639年4月从保山古城出发,翻越高黎贡山到腾冲境内走过的路段,他对沿途的诸葛堰、石花洞、卧狮窝、洼底铺、冷水箐及垭口石板路、孔雀寺、大花桥、蒲缥古镇等,在游记中都有所描述和记载。这段古道,我们也往返过多次,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景物与感受。从云瑞到蒿子铺已修成公路,曾经的卧狮窝因建采石场和修公路遭到了破坏,蒿子铺从几十户人家变成上百户人家的行政村,从三角村到上冷水箐村仍保留有古道原貌,可能与修建后浪坝水库保护水源生态有关,村口新建的玉碧泉井水清澈甘甜。</p> <p class="ql-block">  翻越冷水箐垭口,下坡经过一片果园,就到了古道石板路。据史料记载,这段最早形成于汉晋时期的古道,原为土石路,因坡陡少树,晴则尘土飞扬,雨则泥泞难行。元代改设官道后,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扩修,路面以石块铺筑,成为著名的七十六磴坷,并在冷水箐垭口设置油革关予以控制,在山梁平台上倡建孔雀寺,鬻粥舍茶救助行人,如今油革关和孔雀寺已毁无存,但古道仍沿用下来,成为当地乡民的上山通道。石板路的上段沿山洼蜿蜒而下,由于长期人马践踏和雨水冲刷,多数路石变得光滑发亮,有成串的马蹄印痕存留期间。有的路段被雨水冲刷已塌方,山路已改道前行。我们这次仍沿古道石板路方向行走,虽危险与困难,但能真正体验到其险峻之处。</p> <p class="ql-block">  沿石板路西南至洼底后,古道转西至蒲缥东山山脊的半坡而前,此段应为冷水箐石板路的中段,到原孔雀寺遗址,今金缘山庄种植园止。此段古道山高坡陡,地势险峻,一侧山高入云,一侧谷深无底,素为古道上的险要路段之一。因此段古道少有人行走,灌木与杂草已覆盖住道路,或被树枝荆刺勾挂衣物,或被鬼箭草钻入鞋袜刺入肌肤,还要防止石缝深坑崴脚,行走已非常困难,每次行止此处,心中都难免有所畏惧。可本周六我们行止此处时,感觉豁然开朗,古道中的灌木已被清除,两旁绿草茵茵,石板路清晰可辨,视觉更为开阔,山下汽车轰鸣,盘山公路蜿蜒环绕,远处的蒲缥坝子,西南边的杭瑞高速公路,山下的G320国道及古道石板路,三路并行,美景尽收,犹为壮观,忙于拍照,乐不可支。</p> <p class="ql-block">  金缘山庄种植园的何性女主人很热情,我们喝茶补给后继续出发。此段路应为冷水箐石板路的末端,除到大花桥两端有石板路外,其余均为土石路,也是当日整个行程最为艰苦的一段古道。由于长时间无人行走,杂草已覆盖了道路,加之多处塌方,几乎已无道路的痕迹,如果不是多次探寻走过,否则不敢前往。我持树枝一边刷蜘蛛网,一边打草惊蛇,走在前方探路而行,绕过两个山洼后开始下坡,陡峭的沙石路加之松毛,最容易滑跌摔跤。到坡脚谷底就是黑山门,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箐沟两边,黑山门石拱桥也称“大花桥”,为古道上保存不多的石拱桥之一,除桥栏局部残损外,桥身基本保存完好。黑山门箐沟属高山季节性河沟,每到雨季,山洪瀑发,泥沙俱下,通行受阻,最早为垒石搭木,以保通行,屡毁屡修,相沿不断,直到清康熙年间古道扩修时,随改建为石拱桥,仍称“大花桥”。</p> <p class="ql-block">  跨过大花桥,要钻过灌木覆盖且已无人行走的沟槽,继续下山,整个蒲缥坝子一览无余,蓝天白云,青绿相间,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蒲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史前时期,就有远古的人类先民活动遗迹,后相继成为滇西地区古代濮(蒲)人与缥人的主要聚集地,因而称为“蒲缥”,元初设“蒲缥驿”,为时设云南通缅驿道十五大驿站之一。蒲缥驿老街子,是当时古道上最繁华的商贸集市之一。中午12点半,我们结束了当日的行程,两罐冰啤,一锅旱鸭,又是最愉快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