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光阴 絮语

卡布奇诺

<p class="ql-block">昵称:卡布奇诺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372749</p><p class="ql-block"> 十二岁那年的深秋,我蹲在一堆纸箱前,心中涌起一个奇妙的念头。我发现纸箱棱角分明,于是捡了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箱子拿回家,用母亲纳鞋底的粗线将它们缝成三层格架,再裹上家里不用的碎花床单,我的第一个书柜就这样立在了屋子的一角,小小的碎花床单做成的书柜, 花色淡雅,我喜欢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书柜做好后,我开始找书,我把不用的课本摆在了书柜的最上层:《语文》封面上的红领巾被我用彩笔涂得鲜红,《数学》里夹着上课时传的小纸条;中间层躺着那本磨掉棱角的《新华字典》,字典的扉页印着一个戳,下面写着购买的日期,被我摩挲得快要模糊;最下层空着大半,我就把用不着的笔放在那,偶尔放几颗舍不得吃的糖果,看书时含一颗,连翻页都带着甜味。</p> <p class="ql-block">  有月亮的晚上,我总爱坐在小马扎上守着它。纸箱被灯光照得微微发亮,像座藏着秘密的城堡。翻字典时特意屏住呼吸,听纸页沙沙作响,仿佛每个铅字都在悄悄说话。有次半夜醒来,看见月光透过窗户,在书柜顶层的课本上投下淡淡的光,忽然觉得那些旧课本里,藏着比夜空更浩瀚的星辰。</p><p class="ql-block"> 父亲发现我总对着纸箱发呆,某天傍晚扛回一捆旧木板。他在院里支起锯子,蹲在阳台刨木板时,木屑混着夕阳落在他肩头,像撒了金光。两天后,一只带着毛刺的木书柜倚墙而立,四层隔板不太平整,父亲用砂纸细细的打磨,最后刷上米白色的漆,散着淡淡的木头的清香。我抱着纸箱里的书往里挪时,指尖被木刺扎出了血,却咧着嘴笑出了声。</p> <p class="ql-block">  渐渐地书多了起来,有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它的的封面印着穿红鞋的小女孩。还多了一本《成语故事》。和妈妈走亲戚时借来的《格林童话》,缺了最后三页,我总对着结尾处的空白胡思乱想。最珍贵的是借到的《西游记》连环画,三十二本码在第二层,我按页码排了又排,像在指挥一支浩浩荡荡的取经队伍。没事时我总踩着小板凳,把书一本本抽出来又塞回去,听纸张摩擦木隔板的沙沙声,像在和书柜说悄悄话。</p><p class="ql-block"> 十六岁那年,舅舅把他用了十年的书柜搬来。深褐色的漆面上留着茶杯印,玻璃门被岁月磨出细痕,却更显温润。他还带来一箱子书:《唐诗宋词选》的扉页有他年轻时的批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夹着干枯的枫叶,《红楼梦》、《西游记》都是我爱看的。也就是从那时起,书柜开始有了分区:左边是课本和教辅,中间摆着的是舅舅带来的名著,右边最下层藏着偷偷读的琼瑶小说,用《现代汉语词典》挡着。</p><p class="ql-block"> 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我买了套精装的《琼瑶全集》,书柜里的书越来越多了,我把不用的课本渐渐地拿了下去,留下更多的空间放我喜欢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去了县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旧书柜留在了老家。搬进新房的那年,装修时我特意让木工打了整面墙的书柜。测量尺寸时,女儿踮着脚在墙上画了道歪歪扭扭的线:“爸爸说,要留这么高给我放书。”如今阳光好的午后,我常坐在书柜前翻书,回忆起小时候女儿趴在地板上读《安徒生童话》,她的小手指划过插图时,我总会想起当年那个守着纸箱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书柜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从牛皮纸箱到整面墙的书架,三十多年的光阴仿佛都藏在这些书里。偶尔翻开那本补过的《新华字典》,还能闻到淡淡的纸香,像闻见十二岁那年的深秋,屋子里飘来的、混杂着希望的旧纸箱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