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陶冶——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u好多肉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什么是教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为何而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如何来进行教学?</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摸索的话题。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这本书从哲学的视角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感,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b></p><p class="ql-block">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它强调人与人精神的契合,通过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功能,将宝贵的文化遗产教给年轻的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p><p class="ql-block"> 雅斯贝尔斯在书中写道“ 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这句话直抵我的心底,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更是心灵的触动,是一颗心和另外一颗心碰撞在一起摩擦出的火花,教育的真谛是心灵的触动和内化。</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填鸭式”的教育仍然存在,教育不是把知识硬灌输给学生,不仅要教学习,更要教他们如何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搭建心与心之间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中很好地阐释了这句话。</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b></p><p class="ql-block">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某一方面或者具备某种能力的人,而是要培养整体的人或者“全人”。何为“全人”?“全人”即具备完善人格和全面能力的人。培养“全人”,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达成的,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通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达到或者接近“全人”,这是自我生成的过程。在当前的教育机制下,我们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要强制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或者将不同的孩子之间进行比较,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有一个朋友,在中学时期她的成绩一般,但是她画画特别好,很多画她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复刻出来。我中学的班主任,从来没有因为她的成绩而贬低过她,知道她在美术方面有天赋后鼓励她走特长生。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要拒绝五唯,拒绝唯分数论,分数不是定量学生的量尺,我们要把控好心中的“量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教育的方式是“苏格拉底式教育”</b></p><p class="ql-block"> 雅斯贝尔斯推崇“苏格拉底式教育”,并且认为这种教育有利于“全人”的培养。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对知识本身感兴趣,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经过探索的过程,教师再加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教育比单纯的“灌输”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控好师生之间的距离关系。</p> <p class="ql-block">  读完《什么是教育》这本书,我受益良多。“浇根浇花,育人育心”,教育不是简单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主动吸收并内化知识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积极探索并实施灵魂的教育,积极探索教育方式的转变,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教育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