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总是容易疲劳、脸色暗沉、手脚冰凉?这是气血在悄悄流失!气血亏虚不仅让人没精神,还可能影响免疫力和新陈代谢。哪些习惯最伤气血?又该如何改善?一起来找出答案! </p> <p class="ql-block">“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代表推动和调控生理功能的动力,负责能量输送,如呼吸、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血”是营养物质的载体,滋养脏腑、肌肉、皮肤等组织。</p><p class="ql-block">气血充足,人体精力旺盛、面色红润,一旦亏虚,可能出现疲劳、头晕、手脚冰凉等问题。许多看似不起眼的生活习惯,可能正悄悄透支气血。</p><p class="ql-block">洗澡水过热,损耗阳气</p> <p class="ql-block">水温过高会导致毛细血管迅速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向体表,造成短暂的“假性温暖”,但实际却在加速体内阳气的流失。过度依赖高温洗澡,可能会让人感到头晕、四肢乏力,甚至加重畏寒体质。建议控制水温在37-40℃之间,洗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减少对气血的损耗。</p><p class="ql-block">习惯性憋尿,影响气血运行</p> <p class="ql-block">膀胱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容易导致下焦气机阻滞,使气血运行受阻,引发下腹胀满、手脚冰凉、夜尿频繁等问题。长期憋尿甚至可能影响肾功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建议养成按时排尿的习惯,不要让膀胱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以维持气血流通的顺畅。</p><p class="ql-block">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损耗气血</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离不开手机,但长时间低头,颈椎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会直接影响头部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久而久之,可能引发头晕、注意力下降,甚至脸色蜡黄、精神萎靡。低头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负荷越重,血液循环也越差。建议每隔30分钟抬头活动颈部,让气血流动更加顺畅,避免长期低头导致的健康隐患。</p><p class="ql-block">频繁熬夜追剧,打乱气血节律</p> <p class="ql-block">长期晚睡的人,面色暗沉、容易疲劳,即使白天补觉,修复效果也远不及正常的夜间睡眠。同时,熬夜会影响肝脏藏血功能,导致黑眼圈加重、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焦虑和神经衰弱。</p><p class="ql-block">情绪大起大落,耗损心血</p><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波动过大,会直接影响五脏气血的平衡。过度兴奋或长期焦虑,会加速心血消耗,使人出现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耗损心血。</p> <p class="ql-block">频繁染发烫发,损耗肾气</p><p class="ql-block">头发被称为“血之余”,与肾气的盛衰息息相关。频繁染发、烫发,会让毛囊长期暴露在化学成分中,影响头皮血液循环,导致脱发增多、头发干枯,甚至加速白发的产生。同时,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血液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造血功能。建议减少染发频率,选择温和的护发方式,保护头皮和气血的健康。</p> <p class="ql-block">眼睛干涩、视力下降</p><p class="ql-block">眼睛的健康与气血息息相关,眼部毛细血管丰富,需要充足的气血供应才能维持正常功能。气血亏虚时,眼部供氧和营养输送不足,容易出现眼睛干涩、视力模糊、怕光等问题。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熬夜的人,眼睛长期得不到滋养,会加速视疲劳甚至加重近视度数。</p><p class="ql-block">伤口愈合慢,脸色苍白</p> <p class="ql-block">气血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全身组织输送养分,帮助细胞修复。气血不足时,皮肤组织得不到充分滋养,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出现干裂、脱皮的情况。</p><p class="ql-block">脸色苍白、嘴唇没有血色也是气血亏虚的典型表现,说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可能较低,供氧能力不足。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外在气色,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机体更容易受到外界侵袭。</p><p class="ql-block">情绪易波动,入睡困难</p> <p class="ql-block">气血亏虚时,可能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使神经系统变得敏感,容易焦虑、烦躁,甚至失眠多梦。气血亏虚的人还可能会在睡觉时出现盗汗、心悸等问题,影响深度睡眠的质量。长期发展下去,会加速气血流失,形成恶性循环,让身体更加疲惫。</p> <p class="ql-block">补充关键营养素,助力气血生成</p><p class="ql-block">蛋白质是构成血细胞、肌肉、酶和激素的基本单位。缺乏蛋白质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气血循环效率下降,使人感到疲劳、头晕,甚至免疫力下降。</p> <p class="ql-block">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鸡蛋、鱼肉、牛奶和大豆等,它们不仅提供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细胞修复,增强身体机能。特别是豆类蛋白,富含铁和B族维生素,对养血补气效果显著。推荐以大豆、小麦、豌豆等多种植物蛋白为原料、大豆分离蛋白PDCAAS=1、不含乳糖和胆固醇的植物蛋白粉,通过多元化的蛋白质补充,全面提升健康水平。</p> <p class="ql-block">维生素D不仅是钙吸收的关键,还在造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促进骨髓中的红细胞生成,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减少贫血风险。维生素D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减少慢性炎症对气血的损害。</p><p class="ql-block">现代人由于户外活动减少,容易缺乏维生素D,影响气血质量,建议挑选含有钙镁锰锌铜的维生素D补充剂,单份(单日)剂量是400IU,计量更方便,含有的多维营养协同助力气血健康。</p> <p class="ql-block">Omega-3脂肪酸对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气血流通。同时,Omega-3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少慢性炎症对气血的消耗,防止血管堵塞。</p><p class="ql-block">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足够的Omega-3,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改善面色暗沉、疲劳等气血不足的症状。若日常膳食难以获取充足的不饱和脂肪酸,建议选择富含Omega-3、Omega-6、Omega-9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品,同时摄入多种不饱和脂肪酸。</p> <p class="ql-block">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缺铁时,人体造血功能受损,容易出现贫血、头晕、疲劳等气血亏虚症状。尤其是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的影响,对铁的需求更高。</p><p class="ql-block">若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深色绿叶蔬菜,建议选用以既是有机铁又是二价铁为原料的铁补充剂,更利于人体吸收。</p><p class="ql-block">中医草本调养,提升气血活力</p> <p class="ql-block">玫瑰花自古以来都被用于疏肝解郁,促进气血循环;牡丹皮能活血化瘀,帮助改善面色发黄、气血运行不畅。经常喝玫瑰牡丹茶,有助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改善气血亏虚导致的暗沉肤色,让整个人看起来更有精神。</p><p class="ql-block">人参是著名的补气药材,能够增强气血生成,提高抗疲劳能力。玉竹能滋阴润燥,防止气血亏虚带来的干燥问题。二者结合,适合长期疲劳、精神不济的人群,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体力不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强度状态,适当饮用人参玉竹茶,能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p> <p class="ql-block">枸杞有助于滋养肝肾,黄精能提高精力,增强身体对疲劳的耐受力。这两种草本结合,不仅适合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的年轻人,也适合中年人养护气血,提高整体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调整作息,修复气血</p><p class="ql-block">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修复有固定的生理节律,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子时”和“丑时”,此时肝脏负责解毒,血液循环最为活跃,是气血修复的关键时刻。养成11点前入睡的习惯,可以有效帮助气血恢复,让身体更加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中午11点至1点是“心经当令”的时间,适当小憩可以滋养心血,提高下午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午休15至30分钟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同时减少午后疲劳感。过长的午睡反而可能影响夜间睡眠,控制好时间尤为重要。若无法午休,也可以闭目养神,让身心得到放松,以帮助气血恢复。</p><p class="ql-block">学会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同时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如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都有助于缓解压力,减少气血的消耗,保持身心的稳定。</p> <p class="ql-block">适量运动,促进气血流通</p><p class="ql-block">太极、瑜伽、八段锦等温和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四肢冰凉、面色苍白等问题。每天进行30分钟的快走,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让氧气和营养物质更快地输送到全身。</p><p class="ql-block">运动不求强度,而在于坚持,长期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体质,让身体更加轻盈有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