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礼”是六艺之首,更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礼不只局限于礼貌和礼节,它还包含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p><p class="ql-block"> “礼”无处不在,家庭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礼的教育。在六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行为举止,也涉及到社会的秩序、文化的传承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中,婴儿的礼该如何教呢?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在家庭中,各自都要以合适的礼仪规范对婴儿施以正确的影响。视频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自与合适礼遇对待宝贝,必将会对孩子的礼教产生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礼”</b></p><p class="ql-block"> “礼”是至圣先师孔子所传承“六艺”教育内容中的第一项,也是《早教20字纲鉴纪实》的第一个关键字。</p><p class="ql-block"> 各位爷爷奶奶、宝爸宝妈,看过来!本书里最宝贵的秘诀,排在首位的就是“礼”!俗话说“不懂礼貌站不稳”,孩子从小懂规矩、守礼仪,就如同为未来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大路!</p><p class="ql-block">以下是“礼”的“纲”要和“演进脉络”以及“践行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纲】</b></p><p class="ql-block"> 咱们老祖宗的“礼”,打燧人氏那会儿就开始传,传了上万年都没走样!儒家老早就说清楚了:人得像打磨玉石一样修炼自己,学会控制脾气、尊重别人。简单来说,“礼”就是三步走:先守规矩别捣乱,再和人好好相处,最后养成好性格,这样的孩子谁见了都喜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演进脉络</b></p><p class="ql-block"> “礼”的雏形在原始社会的祭祀、习俗中逐渐萌发,历经岁月沉淀,至周公制礼作乐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孔子在此基础上,将“礼”与“仁”结合,赋予其道德伦理内涵,使“礼”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此后,各朝各代根据统治需求与社会发展不断损益、革新,让“礼”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源远流长的“礼”文化传承中,伟大导师毛泽东的思想也深受其影响。幼年时,他在韶山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熟读儒家经典,对“礼”文化中“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思想耳濡目染,为日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埋下伏笔。青年时期,目睹封建礼教对民众的束缚,他既汲取“礼”中规范秩序、注重德行的精神内核,又深刻反思其封建等级性。例如,面对旧社会尊卑分明、压抑人性的礼教制度,毛泽东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积极探寻打破旧秩序、构建新文化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将传统“礼”文化与革命需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等纪律,既传承了“礼”中尊重他人、以和为贵的理念,又将其转化为人民军队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准则。同时,他打破“礼”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局限,把“礼”倡导的“敬”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其成为凝聚民心、推动革命的重要力量。这种对“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既源于早期传统教育的滋养,又彰显出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践行参考</b></p><p class="ql-block"> 教孩子“礼”其实超简单!孕期妈妈轻声细语是胎教;孩子小时候,家长做好榜样,递东西双手给、说话笑眯眯;孩子大了,带他让座、轻声说话,在生活里学礼仪。坚持下去,孩子自然懂礼貌、会社交、能自律,妥妥的“小大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