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六日恩施晒龙袍:历史、英雄与民俗的交融

板党(廖建华)

<p class="ql-block">农历六月六日,恩施晒龙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英雄与民俗的交融</b></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日,恩施的太阳炽热而毒辣,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烤化。家家户户纷纷将衣服、被子、书画等物件搬到户外翻晒,直至它们被晒得发烫。然而,这晒的哪里仅仅是寻常的衣裳,分明是一段被血浸染的历史,在阳光下缓缓诉说着往昔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恩施人在这天有着独特的仪式:杀牛、做饭,而后前往摆手堂前祭拜土王。这位土王姓覃,乃是抗击暴元的民族英雄。当元兵如潮水般涌来,他毅然决然地带领土家儿郎奋起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家园的屏障,直至血战到底。六月初六这天,战局不利,他战败了,战袍被鲜血染透,最终不幸被杀害。那战袍上绣着威严的龙纹,故而被称作龙袍。如今,人们翻晒衣裳,实则是在翻晒那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龙袍,翻晒土家儿女那不屈的魂灵。</p><p class="ql-block"> 祭祀仪式结束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屠牛时,会精心取下“十全”部位——肉、心、肝等,蒸成香喷喷的米饭,恭恭敬敬地供在土王祠前。待土王“享用”过后,活人才会动筷子,这是对英雄的敬重与缅怀。《宣恩县志》中记载:“六月六日阴,牛草贵如金;六月六日晴,牛草吃不赢。”此言着实贴切。若这天天气阴沉,草料价格便会飙升;若阳光明媚,草料则供应充足。倘若逢着卯日,人们还会尝新谷、品鳝鱼,取个“有余”的吉祥彩头。而鸡和苦菜则是禁忌之物,人们嫌那“饥苦”二字不吉利,不愿触碰。</p><p class="ql-block"> 有些地方的活动更为热闹,人们会抬出黑神游街。那黑神究竟是谁?说法莫衷一是。贵阳城里供奉的是唐朝名将南霁云,他在安史之乱中壮烈殉国,是忠烈的象征;也有地方供奉的是彝族首领孟获,传说他是掌管风的神灵;湖南武陵源那边则认为黑神是唐朝将军雷万春的化身。总之,这是一位黑脸的神道,人们将他抬出来游村,鞭炮在他头顶炸响。鞭炮炸得越响,黑神仿佛笑得越开心,人们相信来年的收成也会越好。这风俗看似怪诞,却透着一股子原始的蛮劲,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飞山庙里又是另一番独特的景象。这座庙始建于宋淳熙甲辰年,供奉的是五代时的民族首领杨再思。侗族人尊他为始祖,因为他在湘黔桂交界处建立了领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如今,庙里的香火依旧旺盛,只是恩施的土家苗族原本并不供奉这些神道。大约是祖先从贵州、湖南迁来时,将故地的神灵也一并带了过来,让这些神灵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守护着后人。</p><p class="ql-block"> 太阳渐渐西斜,晒了一天的“龙袍”该收了。那些衣裳吸饱了温暖的阳光,也仿佛吸足了历史的血泪。土王的魂灵大约也在某处静静地看着,看着他用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被太阳晒得滚烫,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注:资料来源廖康清、廖建华编《鄂西民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