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今日大暑,开始进入高温期,气温超过30摄氏度,湿热的天气让不少人都感觉有些不适。暑热开始,前些湿气未退。小朋友容易发烧,成人们可能会出现胸闷、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皮肤湿疹等症状,所以此时养生除了避暑还要注意“祛湿”。在日正当中时,不要出门暴晒,汗出多宜补充盐开水、少吃油腻。此时节养生的重点在于化气生津以消暑热、化湿除烦缓解憋闷感。</h1><h1><br></h1> <h1>大暑适宜喝绿豆荷叶粥,薏米百合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 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熬粥时还可以放些莲子、山药、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伏天里晒干的莲子,成为伏莲,到初秋熬莲子粥对脾胃虚弱,营养吸收不好的幼儿是非常好的药膳。</h1><h1><br></h1><h1>此外,大暑宜适当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还可预防中暑。</h1> <h1>备好伏姜,冬季御寒。</h1><h1><br></h1><h1>伏姜茶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老姜、红糖充分融合,待日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近代大家不喜欢糖分太高的茶,我特别做了炒伏米,再加上伏姜,煮成伏米姜茶。</h1><h1><br></h1><h1>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米姜茶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h1><h1>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冲一杯伏米姜茶,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常饮伏姜可以温暖保健,补气益血,使人精神好,面色红润。</h1> <h1>上海神宏中医门诊部陈瑞莹医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