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第三十七章

学习新知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p><p class="ql-block">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p><p class="ql-block">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p><p class="ql-block">【解读】 </p><p class="ql-block">自然界从未发号施令,但天地万物却无时无刻不在遵循自然法。如果人类社 </p><p class="ql-block">会能够不再刻意追求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体系,那么人类会变得更加客观。例如, </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体系,人类社会将更容易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现在缜密的现代金融法律制度体系,人类会更容易发现:消费者是创造 </p><p class="ql-block">智能化的主体力量,消费者的自发改变会更容易发生。但很遗憾,人们为了追 </p><p class="ql-block">求所谓真理,而不断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周而复始,始终并未能够 </p><p class="ql-block">停歇。 </p><p class="ql-block">社会强行规定正确与错误,强行输入意识形态,欲望会滋生,社会会逐渐走 </p><p class="ql-block">向极端。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呢?老子认为我们需要用最简单、最朴素、人人都能 </p><p class="ql-block">听懂的道理来化解矛盾。也可以说我们需要溯本求源,找到第一因。 </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找到最简单的、最本质的东西,人们会自然发现那些复杂的、看似高 </p><p class="ql-block">大尚的精妙理论和意识形态,根本禁不起推敲,当人们对旧的极端事物报以鄙视 </p><p class="ql-block">心里,人们心中的执念自然会化解。 </p><p class="ql-block">没有执念与贪欲,回归清净,万物自然恢复宁静,社会会自然走向和谐与 </p><p class="ql-block">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