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艺术笫11天

早筷乐-玲玲

<p class="ql-block">感恩的艺术 </p><p class="ql-block">因果的循环与业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核心观点:因果互为种子,其成立依赖于个人道德行为(业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因果的层次与“见”:**</p><p class="ql-block"> * **普通见:** 看到直接的因果关系(A 导致 B)。</p><p class="ql-block"> * **感恩种子见:** 认识到当下的“果”(如他人对我们的好)源于我们过去种下的“善因”(如帮助他人)。</p><p class="ql-block"> * **感恩无所见 (空性见感恩):** 体悟到因果的空性。感恩的对象(“果”)并非独立、固有存在(“他不在那里”),而是由我们的心识(意识,生命本身)和过去的业力(行为)所显化(“意识是生命本身,因果”)。明白此理,能“喜悦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因果互为种子的核心论证:**</p><p class="ql-block"> * **基本循环:** “种子是因,开花是果”。然而,结出的“果实”本身又蕴含着新的“种子”。当下之“果”即是未来之“因”。(买回种子 -&gt; 种下 -&gt; 开花结果 -&gt; 果实含新种子 -&gt; 种下...)</p><p class="ql-block"> * **循环成立的关键 - 业力:** 这个因果循环能否顺利运转,关键在于**个人道德行为(业力)**。</p><p class="ql-block"> * **例证 (两盆花):** 两粒相同的种子(因),一盆开花(果),一盆未开。差异并非种子本身,而在于种花人的行为:是否“帮邻居浇水”(善业)。善业(帮助他人)滋养了种子,促成果实的显现。**“真正的因-业力,帮助他人-是自己.善待他人-个人道德链接了因果.”**</p><p class="ql-block"> * **例证 (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 * 我对她好(因/善业) -&gt; 她对团队好(果)。</p><p class="ql-block"> * 我没有带她去帮助团队(因/缺善业) -&gt; 她带团队不好(果)。</p><p class="ql-block"> * 老公帮我打豆浆(果) -&gt; 源于我过去种下了有效的“善因种子”(什么有效种子?意识道德层面的善行)。</p><p class="ql-block"> * **核心结论:** “种子和果互为因果,他们是否成立是个人道德成分决定”。业力(个人的道德行为)是因果链条得以成立和显化的核心驱动力和连接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空性见与感恩的实践:**</p><p class="ql-block"> * 认识到因果的空性(“因和果空性”),即感恩的对象(“果”)并非固有存在,而是我们过去业力种子的投射。</p><p class="ql-block"> * **实践方法:** 主动寻找感恩对象(如超市理货员)。理解到“我种子创造了感恩的理货员”,这个“理货员”是千万可能中的一个显化。感恩她此刻的存在,就是在种下新的、强大的善因种子(感恩的种子),这将感召未来更多的感恩事件(“源不断感恩”)。**“如果那个人不在那,我将不会感恩,将不会获得源不断感恩,感恩她在那成为种子。”** 感恩的行为本身,就是创造未来美好体验(果)的新种子(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作业实例 (印证核心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感恩妈妈精进探讨:**</p><p class="ql-block"> * **果:** 妈妈精进学习、成为榜样。</p><p class="ql-block"> * **追溯因/种下新种:** 这源于我过去种下的善因(带她读《了凡生意经》,推荐读书会,讲智慧故事)。我此刻的感恩,是新的善种。</p><p class="ql-block">2. **感恩红月老师教授:**</p><p class="ql-block"> * **果:** 老师用生命实践教授,开启我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 **追溯因/种下新种:** 智慧开启的“因”是我实践了帮助妈妈(善业)。感恩老师,种下尊师重道、传播智慧的种子。</p><p class="ql-block">3. **感恩“非说所说”的领悟 (儿子案例):**</p><p class="ql-block"> * **果:** 打破执念,儿子自主管理手机。</p><p class="ql-block"> * **追溯因/种下新种:** 领悟源于实践“专注带来快乐,觉知是法宝”(善业)。感恩儿子作为“案例”,种下智慧育儿的种子。</p><p class="ql-block">4. **感恩家人聚餐:**</p><p class="ql-block"> * **果:** 家人团聚,高效安排学习。</p><p class="ql-block"> * **追溯因/种下新种:** 源于维系家庭关系(善业)。感恩家人和便利条件(商场等),种下珍惜家庭、感恩环境的种子。</p><p class="ql-block">5. **感恩儿子开启智慧:**</p><p class="ql-block"> * **果:** 儿子自主胜任。</p><p class="ql-block"> * **追溯因/种下新种:** 源于我改变沟通方式(不说教,信任 - 善业)。感恩儿子,种下持续信任和成长的种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论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深刻地阐述了“因果互为种子”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循环性:** 明确指出了“种子-&gt;果实-&gt;新种子”的自然循环模式(如植物例子)。</p><p class="ql-block">2. **业力核心:** 最关键的论证在于,这个循环**能否有效运转、显化结果,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行为(业力)**。善业(如帮助邻居浇水、善待他人、智慧沟通)是让种子开花结果、让善因感召善果的**决定性力量**。没有相应的善业,即使有种子(潜能),也难以结果(显化)。这解释了为什么看似相同的“因”(两粒种子),却结出不同的“果”。</p><p class="ql-block">3. **空性联结:** 引入“空性见”升华了观点。认识到“果”(如被感恩的对象)并非独立实在,而是业力种子的投射,使我们能更主动地通过当下的感恩行为(善业)去**创造**未来的善因种子。感恩“果”的行为本身,就是种下新的、能带来更多“果”(被感恩体验)的“因”。</p><p class="ql-block">4. **实践印证:** 作业部分完美示范了如何运用此观点。每一次感恩都:</p><p class="ql-block"> * **追溯了当下的“果”到过去的“善因”(业力)** (如感恩妈妈精进,源于自己带她学习)。</p><p class="ql-block"> * **当下的感恩行为本身,就是在种下新的“善因种子”** (感恩的种子),为未来创造更多值得感恩的“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结论:** 因果不仅是线性的(A因-&gt;B果),更是循环的、相互转化的(果即是新因)。驱动和维系这个循环的核心引擎是**个人的道德行为(业力)**——善行让善因得以显化为善果,而善果又成为新善因的起点;对善果的感恩(也是一种善行/善业)则直接种下未来善果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理解并实践这一点,就是掌握了“感恩的艺术”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