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小暑,上蒸下煮!慎防中暑!

陈瑞莹医师

<h1>小暑是夏天第五个节气,意指天气开始炎热,是进入长夏开始。长夏在五脏属脾,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h1><h1>中医“四季养生”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夏季气温增高,人们容易紧张、烦躁、心火过旺,尤其是中老年人心功能稍差,在夏季容易在情绪激动或过劳的状态下,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在情绪波动时,人体会因为精神上的负面刺激造成免疫力的低下。因此,夏季应多做制怒平和的自我调节。</h1><h1>平心静气:故夏季养生重点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h1><h1>【注意事项】</h1><h1>小暑要防“暑湿”伤人</h1><h1>夏日避暑切勿过度贪凉,空调房间温度不宜过低,睡眠时不要让电扇或空调风口对人直吹,也不要大量饮进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以免寒邪直中。</h1><h1>已患阴暑者可服藿香正气丸,能解暑化湿;胃肠受寒,可饮生姜红糖水温中和胃;关节冷痛可进行关节热敷,适量饮用红酒、米酒以温经通络。若病情复杂、外寒内热或虚实夹杂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h1> <h1>【养生篇】</h1><h1>昼长夜短 起居宜午休</h1><h1>因为天气炎热、夏日昼长夜短、大部分人会晚睡早起,所以在起居方面,人们中午时候可以适当休息,帮助自身恢复身体疲劳。不过也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中午太阳直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h1><h1>为了避免中暑,小暑时节人们应注意防晒、经常洗澡、勤换衣物,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出汗以后不要立即洗澡,正所谓“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外热须内“冷” 心静体自凉。</h1> <h1>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茯苓、扁豆、薏米、绿豆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水果也有益防暑,但是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h1><h1>此外,还可以用山楂、荷叶、乌梅代茶饮。中医认为夏天属心,长夏归脾,宜养心健脾,山楂荷叶代茶饮,味酸气香,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强心降脂的功效,特别适宜心脾两虚,淤血阻络的人群。血热流鼻血的人群,可以茅根芦根组成的茅芦茶,容易中暑的人,可以适度饮用广东凉茶青草茶。</h1><h1>以上可以在本周团购购买。</h1> <h3>上海神宏中医门诊部陳瑞莹医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