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2025. 06

袁新民

<p class="ql-block">益阳 山水美如画,资水穿城,洞庭湖 在旁,这里冠军辈出,魅力十足,它历史超悠久,楚文化、三国文化、湖湘文化在此融合。要知湖南益阳文化特色,请看六月分解。</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1. 悠久历史:益阳自秦置县,历经两千年未曾更名。</p><p class="ql-block"> 益阳历史悠久,自秦代设县,两千年来县名始终未变。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湘湖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今依然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与传统,续写着新的发展篇章。</p> <p class="ql-block">2. 三国文化:益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关羽与鲁肃在此对峙,留下众多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益阳作为三国古战场,见证了关羽与鲁肃的对峙。赤壁之战后,荆州归属成焦点,关羽镇守荆州,鲁肃代表东吴交涉。双方在益阳对峙,最终通过谈判达成妥协,避免冲突升级。这段历史彰显了三国时期各方势力的博弈与平衡,也使益阳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流传下诸多精彩故事。</p> <p class="ql-block">3. 楚文化:屈原在此行吟《天问》,楚文化在此留下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屈原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天问》在楚地创作并传诵。这部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对自然、历史、神话等发出追问,展现了楚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精神和浪漫情怀,成为楚文化中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为楚文化增添了瑰丽色彩。</p> <p class="ql-block">4.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诞生了陶澍、胡林翼等名人。</p><p class="ql-block">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独特地域文化的统称,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湖南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诞生了众多杰出人物,如陶澍、胡林翼等。陶澍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推行海运改革,成效显著;胡林翼是湘军杰出将领,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名人深受湖湘文化熏陶,又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使其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5. 梅山文化:安化思游乡保留着梅山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梅山文化是湖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安化思游乡是其重要传承地。这里保留着古老的梅山祭祀仪式、巫傩舞蹈等传统习俗,以及独特的山歌、饮食和建筑风格,展现了梅山文化的神秘与质朴,是研究湖湘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6. 黑茶制作技艺:安化黑茶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安化黑茶是中国湖南省安化县的传统特色茶,其中千两茶和茯砖茶制作技艺尤为独特。千两茶需经过踩制等复杂工艺,外形独特,口感醇厚;茯砖茶则以“发花”工艺为关键,富含冠突散囊菌有益菌。二者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独特技艺。</p> <p class="ql-block">7. 南县地花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南县地花鼓是益阳南县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欢快的舞蹈和诙谐的表演著称,通常由艺人手持道具,边舞边唱,内容多反映生活趣事。其音乐节奏明快,唱腔质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当地群众喜爱的传统娱乐活动,具有极高的民俗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8. 小郁竹艺:独特的竹编工艺,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小郁竹艺是一种独特的竹编工艺,以精细的编织技艺著称。它选用优质竹材,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如剖竹、削片、编织等,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其作品造型多样,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历经岁月传承至今,成为竹编艺术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9. 梅山剪纸: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p><p class="ql-block">梅山剪纸是湖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古代梅山文化。它以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图案,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自然景观等,造型质朴生动,风格粗犷豪放,色彩鲜艳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文化内涵,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与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10. 益阳弹词:地方传统曲艺形式,深受群众喜爱。</p><p class="ql-block">益阳弹词是湖南益阳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它以益阳方言说唱,表演形式灵活多样,通常由艺人手持简板或三弦等乐器自弹自唱。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幽默,情节引人入胜。其表演风格质朴自然,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是益阳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建筑文化</p><p class="ql-block">11. 益阳古城:始建于明清时期,保留了大量古建筑。</p><p class="ql-block">益阳古城始建于明清,是益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城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街巷、古民居、古祠堂等,这些建筑多采用青砖黛瓦、木雕石刻的传统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见证了益阳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地方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12. 明清古巷:如魏公庙、玉陵坡等,保存完整,具有历史沉浸感。</p><p class="ql-block">明清古巷如魏公庙、玉陵坡等地,历经岁月沉淀,建筑风貌与街巷格局保存完好。漫步其中,青砖黛瓦、古朴石板路映入眼帘,仿佛穿越时空,让人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里,感受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底蕴,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13. 龙洲书院:湖南四大古书院之一。</p><p class="ql-block">龙洲书院位于湖南益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是湖南四大古书院之一。它由知县刘激创建,因地处龟台山,取名“龙洲”。书院曾是洞庭湖地区重要的学术中心,培养了众多人才,如罗喻义、郭都贤等。毛泽东也曾两次驻留于此。如今,其旧址为益阳市第二中学,继续传承着湖湘文化。</p> <p class="ql-block">14. 栖霞寺:东晋古刹,相传是明代建文帝避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益阳栖霞寺位于湖南益阳市会龙山麓,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原名宝泉寺,由印度僧人不如蜜多尊者所建。寺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明建文帝朱允炆避难之地。寺内建筑雄伟壮观,有玉佛楼等特色建筑,寺前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栖霞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益阳十大美景之一“会龙栖霞”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5. 裴公亭:唐代宰相裴休攻读诗书的故地。</p><p class="ql-block">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唐朝名相、书法家。他在政治上以改革漕运和茶税著称,制定《盐法八事》和《茶法十二条》,有效规范税收,提升漕运效率。他还建议完善“时政记”修撰,推动历史记录的准确传承。裴休书法造诣高,以欧阳询、柳公权为宗,作品《圭峰禅师碑》风格遒劲。他一生奉佛,中年后不食荤血,生活简朴,政治理念和生活态度深受佛教影响。</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16. 花鼓戏:益阳是“花鼓戏窝子”,花鼓戏在当地广受欢迎。</p><p class="ql-block">“花鼓戏窝子”形容益阳是花鼓戏的发源地和盛行地。益阳地处湖南中部,是花鼓戏的重要传承区域。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花鼓戏扎根于乡村田间,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唱腔通俗易懂,内容多反映当地风土人情,深受群众喜爱,成为益阳文化的重要标识。</p> <p class="ql-block">17. 擂茶文化:益阳人有喝擂茶的习惯,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益阳擂茶文化是益阳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相传擂茶源于东汉末年,由“三生汤”演变而来。其制作需将茶叶、芝麻、花生等放入擂钵中,用擂棍捣碎,再冲入开水搅拌均匀。擂茶在益阳的桃江、安化等地尤为盛行,各地的用料和口感略有不同。桃江擂茶注重搭配,常配以炒米、花生等小吃;安化擂茶则更讲究“擂”的工艺,可作正餐。擂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承载着益阳人的热情好客,是招待客人的重要方式。此外,擂茶还具有消暑解渴、美容养颜、防寒祛湿等功效,是益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益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8. 芝麻豆子茶:具有地方特色的饮品,体现了益阳人的热情好客。</p><p class="ql-block"> 益阳芝麻豆子茶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饮品,由茶叶、姜、盐、豆子和芝麻等五种主要原料冲泡而成。其制作过程简单,先将芝麻和豆子炒熟,再加入磨细的姜丝、盐和茶叶,最后用开水冲泡。这种茶香气浓郁,口感丰富,既有姜的辛辣,又有芝麻和豆子的醇香,还带有茶叶的清香。</p><p class="ql-block">芝麻豆子茶不仅是益阳人日常生活中的饮品,更是招待客人的佳品。它承载着益阳人热情好客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情谊。</p> <p class="ql-block">19. 松花皮蛋制作:传统美食,体现了益阳的饮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益阳松花皮蛋是湖南省益阳市的传统特产,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以洞庭湖畔的鲜鸭蛋为原料,经过石灰、纯碱、红茶末等配料腌制而成。其外观晶莹透亮,蛋白呈棕色或绿褐色,蛋黄有墨绿、草绿等五层色彩,表面自然形成乳白色的松枝图案。松花皮蛋口感软嫩、滑而不腻,味道鲜美,清凉爽口,营养丰富,具有增加食欲、降血压等功效。它曾被外交部指定为国宴产品,还获得过国家银质奖,是益阳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20. 油碗糕:地方特色小吃,深受游客喜爱。</p><p class="ql-block"> 益阳油碗糕是湖南益阳的传统特色小吃,因形状似碗而得名。制作时,需将大米浸泡一整晚后磨成米浆,加入芦葱、盐等搅拌均匀,舀入特制铁勺中,旋转使米浆中心薄四周厚,再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其外皮酥脆,内里软糯,葱香浓郁,是益阳人早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也是游子心中难忘的家乡味道。</p> <p class="ql-block">自然与生态文化:</p><p class="ql-block">21. 茶文化:益阳黑茶历史悠久,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益阳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益阳是黑茶发源地之一,其茶文化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益阳茶叶品种丰富,以黑茶最为著名,其黑茶制作工艺独特,如千两茶、茯砖茶等,制作工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益阳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叶的制作和品饮上,还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紧密相连。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等历史事件,见证了益阳茶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如今,益阳茶文化通过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形式得以传承和推广,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22. 竹文化:桃花江竹海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竹林生态景区。</p><p class="ql-block"> 益阳竹文化源远流长,益阳是著名的“竹都”,竹类资源极为丰富。益阳竹艺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竹子加工就已成为当地重要产业。益阳竹工艺品达800余种,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小郁竹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益阳竹文化内涵丰富,“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益阳竹文化的精髓。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竹文化节,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益阳竹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23. 洞庭湖文化:益阳地处洞庭湖畔,湖乡文化特色突出。</p><p class="ql-block"> 益阳洞庭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它以洞庭湖流域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渔耕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元素。益阳地处洞庭湖西南,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独特的资源禀赋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同时,这里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汉传佛教的策源地、著名三国古战场。此外,益阳洞庭文化还体现在丰富的民俗文化中,如益阳花鼓西湖调的热烈和益阳弹词的柔婉,唱尽了益阳人的苦辣酸甜。</p> <p class="ql-block">24. 云台山文化:云台山是宗教胜地,有千年道场真武古观。</p><p class="ql-block"> 益阳云台山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深度融合。其自然景观独特,有云海日出、神奇石林、神秘天坑等,云海气象景观尤为著名。人文方面,云台山是云台山大叶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深厚。山顶的真武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此外,还有苗瑶遗存等民俗文化,以及龙腾湾民俗文化村等特色景点。</p> <p class="ql-block">25. 桃花江文化:黎锦晖的《桃花江是美人窝》广为传唱。</p><p class="ql-block"> 益阳桃花江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以“美人窝”文化为核心,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一是屈子文化,传说屈原曾在桃花江畔的花园洞定居,留下大量遗迹和传说。二是竹文化,桃花江竹海景区竹林资源丰富,竹文化博览馆等展现了竹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茶文化,大栗港的“五道茶”等茶俗体现了当地独特的茶文化。四是民俗文化,如桃花江回民武术,融合了回民文化与梅山武术精髓,是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桃花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p><p class="ql-block">26. 金家堤党支部:湖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中共益阳金家堤党支部成立于1924年6月15日,由欧阳笛渔、欧阳泽等人在湖南益阳兰溪乡金家堤(今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建立。这是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直属中共湘区委领导。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组织农民运动,建立农民协会,为湖南农村党的建设、团结农民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实现农民的彻底解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25年,毛泽东亲临金家堤党支部考察并称赞其“开了一个好头”。</p> <p class="ql-block">27. 厂窖惨案纪念馆: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厂窖惨案纪念馆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厂窖镇,是为纪念1943年5月9日至12日日军在此屠杀3万多中国军民的惨案而建。纪念馆占地3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67平方米,由惨案遗址、纪念广场、纪念碑等组成。馆内陈列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详细介绍了惨案经过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28. 马迹塘战役遗址: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p><p class="ql-block"> 马迹塘战役遗址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马迹塘镇,是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与国民党97军、103军在此展开激烈战斗的地方。这场战役历时两昼夜,解放军以少胜多,歼敌千余人,300多名解放军官兵英勇牺牲。该战役先粉碎了国民党白崇禧残部从马迹塘西逃桂林的阴谋,为衡宝战役的胜利赢得了机,促成了程潜、陈明仁在长沙的和平起义,推动了湖南全境和平解放。如今,这里建有马迹塘战史陈列馆,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着大量革命文物,记录了战役的战斗经过。</p> <p class="ql-block">29. 丰堆仑革命旧址: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丰堆仑革命旧址位于湖南益阳资阳区长春经济开发区南丰村,原为廖氏支祠,始建于1922年。早期共产党人以此为据点,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廖起吾在此创办作育学校,后成为中共常益中心县委的重要联系点。高文华、帅孟奇等革命先辈在此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培养革命人才,益阳第一面党旗也在此诞生,故有“益阳抗大”之称。如今,这里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30. 段德昌烈士纪念: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段德昌是中国革命的杰出人物。他英勇善战,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创建革命根据地、打击敌人立下赫赫战功。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信念不动摇。纪念段德昌烈士,就是要铭记他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当下,这种精神能激励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先烈们的热血不白流,让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传承下去,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