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爸爸的角色不能缺失,也无人能代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如我们从头说起,会发现婴儿最先认识并了解的人是妈妈。婴儿或早或晚会识别出妈妈身上的各种特质,而其中像温柔、甜美等特质,也总会让人联想到妈妈。可是,妈妈也有各种严肃的特质,比如,她也会强硬,也会一本正经,或相当严厉;不过确实,一旦宝宝能接受现实,即奶水不可能在他想吃奶的时候就立刻恰好到来,那么妈妈守时的喂奶在宝宝看来也是极有价值的事情。妈妈的这些严肃特质并不是她的本质特点,而它们会在婴儿心里渐渐聚集,聚合成种种感受,最后指引着婴儿去父亲身上寻找这些感觉。仅仅把妈妈的这些特质组合为规则和示范、许可和禁律、死板和不妥协,远远不如把这些特质投放到一个可敬可爱的强壮父亲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当爸爸以父亲形象进入孩子的生活后,他就接手了婴儿投放在他身上的一些感受,那都是婴儿早先对妈妈身上某些特性产生的感受,爸爸的这种接手,会让妈妈大大地松一口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试着分别叙述一下爸爸在各个方面的价值。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情是,爸爸需要在家,让妈妈感到身体舒服,心情愉快。孩子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状态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说如果父母之间真实关系的发展是亲密的、温暖的话,孩子是第一个知道并感激这一事实的人,孩子也会通过变得少出问题、更知足、更好养活来表达他的感激。我猜这是婴儿或孩子在表示他们有了"社会性安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和妈妈之间性的结合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事实,围绕这个稳固的事实,孩子就可以构建出一种幻想,这个坚如磐石的性结合事实,会让孩子既可以信赖和依靠,也可以踢打和对抗;进一步讲,这个事实也为孩子找到三人关系问题的个人化解答,提供了一部分自然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正如我说过的那样,爸爸需要给予妈妈道德和精神上的支持,要为妈妈的权威撑腰,要成为妈妈在孩子生命中所植入的律法和秩序的代言人。爸爸不必一直在那儿专门做这件事,但他需要经常出现,让孩子感觉到他也是真实而鲜活的存在。孩子的大部分生活还是得靠妈妈来安排,孩子们也愿意看到,当爸爸不在家时,妈妈能把家照顾得井井有条。话是没错,每个女人的言行举止也要有分量;可是如果要她一个人扛起全部重担,既要在孩子生活中充当强壮和威严的角色,同时又要爱孩子,那妈妈的负担确实是太重了。此外,父母双亲都在家里也能让孩子感到轻松点;孩子可以通过把慈爱留在一方身上,而去记恨另一方的方式,以此来学会同时拥有爱和恨的本事,这本身就具有稳定性作用。有时你会看到,一个小孩在踢打他的妈妈,那么你就会想,要是丈夫在身边支持着妻子,这个孩子很可能想踢的会是爸爸,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根本不敢真的去踢爸爸。每隔一段时间,孩子总需要去恨某个人,而如果爸爸总是不在身边让孩子有个人可以恨的话,孩子就只能恨妈妈一个人了,这种家庭情境会把孩子搞得稀里糊涂的,因为孩子所恨的妈妈也正是孩子从心底里最爱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件事,孩子需要爸爸,因为自己的爸爸有许多正面和积极的品质,而且有区别于其他男人的独特之处,人格中有他活跃的生命力。宝宝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当一切印象都还鲜活生动的时候,如果可行,那就是让小宝宝认识爸爸的好时机。当然,我可没有让爸爸们把自己的个性特点强加给孩子。你能观察到,有的孩子几个月大就会四下张望,寻找爸爸,会在爸爸进屋时伸出手去找他,还会仔细听爸爸的脚步声;而另一个孩子却会扭头不理爸爸,或是慢慢地过上好久才让爸爸成为其生命里又一个重要的人。有的孩子很想知道爸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另一个孩子却只把爸爸当做梦想的对象,根本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认识爸爸的为人。即便如此,如果爸爸能在身边,也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还是幸运的,最乐观的情况下,爸爸会极大地拓展和丰富孩子的世界。当妈妈和爸爸都乐于为孩子的存在负责时,一个好家庭的舞台就算搭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想去细数爸爸充实孩子生命的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可能性实在太多了。孩子心中的理想典范,至少有一部分,就是从他们看到的爸爸或以为是自己看到的爸爸身上来的。当爸爸早出晚归,渐渐展现出其工作状态的本质时,也为孩子的世界开启了一片新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有一种过家家式的游戏叫做"妈妈和爸爸",如你所知,在这个游戏中,爸爸早上离开家去上班,而妈妈则在家做家务和照顾孩子。孩子们对家务事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可是孩子对爸爸的工作,更不用说他下班后的各种兴趣爱好,都是很新奇的,它们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能工巧匠的爸爸让孩子多么开心啊,当这样的爸爸在家时,他会乐于让孩子见识他高超的手艺,会和孩子一起制作精美实用的东西。假如爸爸不时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他一定能带入很有价值的新元素,让孩子的游戏加丰富多彩。不仅如此,爸爸还能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知识,找到合适的玩具和器材帮助孩子更好地做游戏,而又不妨碍孩子们想象力的自然发展。很不幸,有些爸爸会把事情搞得很糟糕,比如,这类爸爸们给小儿子买了一个玩具火车,结果他们自己先霸占着玩得不亦乐乎,或者他们对玩具爱不释手,结果不让孩子玩它或者拆它。这都是爸爸的玩心太大所导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爸爸为孩子们做了很多事,我不得不提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爸爸要在孩子的早年生活中有能力存在着并活着,而且一直好好地活着。实际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价值很容易被人们忘掉。尽管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去理想化他们的爸爸,可是,孩子与爸爸生活在一起,了解爸爸的为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花点心思找出爸爸在哪儿,这些也都是非常宝贵的成长经验。我知道有一对儿女,在爸爸人伍参战的那段时间里,他们也觉得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时,他们和妈妈住在有漂亮花园的房子里,拥有生活必需的一切,甚至更多。有时候,他们也会情绪激动,集体陷入一种反社会倾向的行动,几乎要把房子都掀翻了。如今回想起来,他们发现当时这种周期性的情感爆发是一些尝试,他们在潜意识当中需要尝试呼唤爸爸这个人出现。无论如何,妈妈在丈夫来信的支持下,设法带孩子们熬过了这段时间;不过你可以想象,她是多么渴望丈夫和她一起在家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这样她就能偶尔坐下来歇会儿,而由爸爸去叫孩子们上床睡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女孩,她的爸爸在她出生前就去世了。她的悲剧在于,她只有一个内心理想化的爸爸可以让她建立对男人的观感,而没有过对一个真正的现实爸爸慢慢感到失望的机会和经验。因此,在她长大以后的生活中,她就会快速而轻易地把她遇到的男人们都想象得理想而完美,这在一开始能产生男人们都是尽善尽美的效果。可是迟早,她认识的每个男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缺点,每逢这种时候,她就会陷入绝望之中,而且开始不停地抱怨。可以想象,这种重复模式毁了她的生活。假如她的爸爸在她童年时还活着,这个爸爸既可以被她理想化,也可以让她发现其实爸爸他自己身上也有缺点,爸爸还能在让她失望之后,从她对爸爸的恨意中幸存下来,如果发展是这样的,那这个女孩要幸福得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与爸爸互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有时候爸爸与女儿之间有一种极为重要而生动的情感联结。事实上,每个小女孩都曾梦到过要取代妈妈的位置,或者至少梦到过与爸爸在一起的浪漫情景。当女儿产生这类情感时,妈妈一定要对小女儿宽宏大量一些。有些妈妈发现,自己容忍父子之间的友谊很容易,可看到父女走得很近就会感到很难受。然而,如果父女之间的亲密依恋被妈妈的嫉妒感和竞争感过分干涉,以至于父女亲密依恋情感不能自然发展的话,那将是大大的遗憾;因为要不了多久,这种浪漫依恋的挫折就会令小女孩开始失望并清醒过来,最终她会长大之后,到家庭以外去寻找实际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实现她儿时的梦想。假如爸爸与妈妈的关系过得幸福而和谐的话,这些爸爸和子女们的强烈依恋情感也就不会威胁到父母之间的感情。在这件事上,女孩的兄弟们能帮上大忙,他们就像垫脚石一样,让姐姐或妹妹的情感从爸爸和叔叔们身上转向了家庭之外其他的男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种情况也很常见,那就是一个男孩与他的爸爸发现他们彼此是竞争得到妈妈的对手。同样,假如妈妈与爸爸之间感情融洽的话,这件事也不会引起这个男孩太多的焦虑。当然,父母彼此相爱又相互信任的关系,从来就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小男孩所表达的情感可能会极尽强烈,因此男孩子应该受到认真对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说,有的孩子在童年时期从来没有整天单独与爸爸一起相处过,甚至连半天都没有过,我觉得这种事情挺糟糕的。我得说,妈妈有责任定期让爸爸与女儿,或者与儿子,一起走出家门来一场探险活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都是一种完全值得感激的举动,这其中的很多经验将是子女一生的宝贵财富。对妈妈来说,送小女儿和爸爸出去玩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当她自己也想和丈夫单独出去的时候;她当然也应该与自己的丈夫单独外出活动,否则,她不但会心存怨恨,而且还容易感到与丈夫的关系疏远了。不过,如果妈妈能时不时地让爸爸与子女们,或者与某个子女一起外出活动,她将大大增加自己作为妈妈和妻子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要是你的丈夫在家,你也不难发现,你花心思帮助他和孩子们认识彼此会非常有价值。他们的关系充实与否,取决于爸爸与孩子们自己,这不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是,你却有十足的能力和勇气让他们的这段关系变得有可能,也有能力去妨碍这种关系,或者损害这种关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