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永宁西梗莲花

csd

<p class="ql-block">  西埂莲乡是永宁镇从2012年开始以万亩莲藕种植为支撑,按照特色旅游农业发展思路进行打造,2015年,南京浦口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对其进行提升建设。2016年6月25日,西埂莲乡正式开园,成为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乡村游基地。</p><p class="ql-block"> 江浦(现并入浦囗区)永宁,出名的不仅有西梗莲乡、有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手狮舞,还有这里出过两位,扬名全国甚至世界的知青,任毅与陈丹青。</p><p class="ql-block"> 为此,永宁乡修建了《知青之家》纪念馆,纪念那个牵动过无数人心与命运改变的知青年代,人们可以在这里属悉感知知青们曾经的生活岁月、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其实下放农村的不仅有知青,还有大批城市居民,即下放户。</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让知青和下放户回城,结束了那个年代,否则我们都将终老农村。他说知青运动有三不满意,</p><p class="ql-block">1,当事人家庭不满意。</p><p class="ql-block">2,农民不滿意,本来就地少人多贫穷,知青则加剧了这一状况。</p><p class="ql-block">3,国家不滿意,投入很多,却没有回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知青之家》,也是旅游景点,不仅是南京最大,也是全国最有名的类似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江浦永宁手狮舞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1858年下半年,太平军为击破浦口的清军 “江北大营”,在浦口九袱州建立营垒,与清军对抗长达10年。太平军多为广西人士,他们将家乡流行的单人玩耍的狮子带到永宁镇。 </p><p class="ql-block"> 1989年,手狮舞参加 “迎八五庆丰收” 农家乐春节晚会,在全省首次亮相。</p><p class="ql-block"> 1993年,手狮舞重新编排,参加金陵民间文化庙会演出获优秀演出奖。此后,永宁手狮舞声名渐起。</p><p class="ql-block"> 1994年获沈阳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金玫瑰” 大奖。</p><p class="ql-block"> 1996年获文化部授予的 “群星奖”。</p><p class="ql-block"> 1999年参加匈牙利国际民间舞蹈节,与多国团队同台献艺。</p><p class="ql-block"> 2002年,在 “中国·江苏`三民’大赛”中获金奖。</p><p class="ql-block"> 2003年,从手狮舞中改编的《狮虎双雄》和《狮娃》获江苏省 “五星工程奖”,同年《狮娃》在央视 “和谐春晚”获年度大奖。</p><p class="ql-block"> 2010年,永宁手狮作为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全国农民艺术节的参赛节目,获得组委会最高奖。此后,手狮舞频繁参加各类节日活动和庆典,成为浦口区乃至南京市的一张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手狮舞也一度濒临失传后继无人,上述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取得,与朱宗炎、邵金宝两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有关,功不可没,不愧为江苏 "非遗″ 传承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邵金宝还创建了女子舞狮队,自己兼任队长。</p> <p class="ql-block">  《知青之歌》与任毅</p><p class="ql-block"> 任毅1947年出生,南京五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1968年,任毅响应号召,到江浦县插队落户。1969年,在知青们的提议下,他创作了《我的家乡》,后改名为《知青之歌》。</p><p class="ql-block"> 歌曲因抒发思乡之情迅速在知青中流传,却也让他惹来牢狱之灾,被判处死刑。幸得许世友将军相助,才改判为有期徒刑10年。</p><p class="ql-block"> 1979年,任毅获无罪释放,之后在南京市中兴元丝织(丝绒厂)厂工作。退休后,他曾供职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知青之歌</p> <p class="ql-block">  陈丹青与江浦永宁乡也有着深厚的渊源。1975年,陈丹青从赣南迁到江浦石桥公社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 在江浦期间,陈丹青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三件重要作品《进军西藏》《给毛主席写信》《泪水洒满丰收田》中,有两件早年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他还曾在江浦西门十字路口的韩家老宅屋山头,绘制“英明领袖华主席与全国各族人民在一起”的巨幅宣传画。</p><p class="ql-block"> 此外,陈丹青在江浦结识了许多友人,当时江浦文化馆的中青年教师陈德曦、江小竽及黄素宁、王孟奇等常骑自行车到文化馆拜访他,与他谈天说地。他还与当时同为知青的孙晓云因画宣传画而相识。</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陈丹青对在江浦的岁月仍念念不忘,他曾表示自己最好的阶段就是在江浦,还称不敢回江浦,因为去一次会非常动感情。</p><p class="ql-block"> 如今,江浦永宁乡的侯冲社区已成为知青故里景区,这里留存着陈丹青等知青当年的生活印记,吸引着不少人前来探寻那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陈丹青的作品主要包括绘画作品和文学著作,以下是一些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绘画作品:</p><p class="ql-block"> 《西藏组画》:创作于1980年,是陈丹青的代表作,由《母与子》《牧羊人》《朝圣》《进城之一》《进城之二》《洗头》《康巴汉子》七幅油画组成。</p><p class="ql-block"> 该作品以独特的写实风格和对藏民生活的真实描绘,颠覆了当时的教化模式,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国学研究院》:为庆祝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所作,是陈丹青在清华期间的唯一一件大幅创作。画作将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吴宓五人一字排开,敏锐地抓住了众人的不同特点,人物精神气质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静物》:创作于1995年,是一组15米长、两米高的十联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学著作:</p><p class="ql-block"> 《退步集》《退步集续编》:收录了陈丹青的诸多艺术评论和散文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现象等进行剖析和解读,展现了他犀利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纽约琐记》:记录了陈丹青旅居美国纽约期间的见闻、感悟以及对艺术的所思所想,为读者呈现了美国艺术界的风貌和中西艺术文化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张岪与木心》:陈丹青书写木心的作品,集结了他对木心的回忆、理解与感悟,展现了木心的艺术人生和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画集:</p><p class="ql-block"> 有《陈丹青素描稿》《陈丹青速写集》《陈丹青画集》《陈丹青画册·静物》《陈丹青素描集》等。</p><p class="ql-block"> 1953年,陈丹青生于上海。他的童年浸润在江南文化的氛围里,少年时期却遭遇了历史洪流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1969年十六岁那年,他被迫中断学业,远赴江西赣南农村插队务农,后又辗转到了南京江浦石桥村,可谓颠沛流离。</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熬到知青招工回城,获得一份商业局的名额,却被顶替。</p><p class="ql-block"> 这消息可谓晴天霹雳,万念俱灰呀。</p><p class="ql-block"> 当然,即使在这极度苦闷与艰难当中,陈丹青也并未放下画笔,反而以更为本真的态度坚持习画,没纸就在香烟纸背面画,还为火葬场画过1000多个骨灰盒等等,这段经历成为他艺术生命的重要底色。</p><p class="ql-block"> 陈丹青不愧是知青中的人中龙凤,挡也挡不住的天才,1978年高考恢复,文革没怎么读过书、"出身不好″,还是以过人才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艺术学子。</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他提交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横空出世,震撼中国画坛。这组作品以质朴写实的笔触、深沉厚重的力量,刻画了藏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一扫当时画坛的僵化之风,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里程碑,至今仍被写入中国现代美术史教材。</p><p class="ql-block"> 1982年,陈丹青远赴美国纽约发展。在长达十八年的旅居生涯中,他一方面继续油画创作,笔下人物肖像沉静而富有思考深度;另一方面则沉浸于西方艺术殿堂,尤其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进行了大量经典临摹与研究,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交融极大拓展了他的视野,也悄然改变着他未来的表达路径。</p><p class="ql-block"> 2000年,陈丹青受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然而即便专业再好,却因英语政治不及格,几年都招不到一个学生,深深地遗憾呀,联想到自己转而对教育体制的深切忧虑最终促使他在2004年公开辞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这一阶段,陈丹青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发生了显著转向。他不再仅仅专注于画布,而是以犀利、敏锐的笔锋介入文化批评领域。接连出版了《纽约琐记》《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等随笔集,对社会现象、艺术教育、城市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言辞恳切,直指人心,其文化言说者的形象日益清晰。</p><p class="ql-block"> 2015年起,陈丹青主持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局部》系列在优酷平台播出。他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带领观众重新解读中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与“次要”作品。从《陌生的经验》到《我的大学》,《局部》以其极高的文化品位和知识密度赢得了观众喜爱,成为普及艺术史的重要窗口,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陈丹青始终未曾搁置画笔。2018年,他在乌镇举办了 “山水与风景” 个展;</p><p class="ql-block"> 2023年,作品又亮相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他持续探索着油画语言在当代语境下的可能性,画风更趋深沉凝练。</p><p class="ql-block"> 从早年以《西藏组画》震动画坛的写实主义骁将,到旅美期间潜心研习的思考者,再到归国后以文字和影像介入公共领域的文化言说者,陈丹青的艺术与思想轨迹始终伴随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个人印记。</p><p class="ql-block"> 他既执着于架上绘画的探索,更以文字与影像为媒介,不断拓宽表达的边界,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足迹,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p> <p class="ql-block">  陈丹青 1953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 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图为陈丹青部分作品,其油画常以亿元成交,其中《牧羊人》2021年8000万起拍,1.6亿元成交,成为中国油画颠峰人物。</p> <p class="ql-block">  《江南可釆莲》诗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的含义解读出处与原文。</p><p class="ql-block">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出自先秦佚名的《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全诗内容为: </p><p class="ql-block">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p><p class="ql-block">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字面意思</p><p class="ql-block"> 山有扶苏:“山” 指高地或山坡;“扶苏” 是一种枝叶繁茂的大树,也有说法认为是一种小树或桑树 。</p><p class="ql-block"> 所以 “山有扶苏” 指山上长满了枝繁叶茂的大树。</p><p class="ql-block"> 隰有荷华:“隰(xí)” 指低洼潮湿之地,通常指沼泽或湿地;</p><p class="ql-block"> “荷华”即荷花,在古文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和美丽。“隰有荷华” 意思是在低洼的湿地里盛开着美丽的荷花。</p><p class="ql-block"> 综合起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山上长着茂盛的扶苏树,低湿的洼地里开满了荷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层含义与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 比兴与对比</p><p class="ql-block"> 这句诗通过描绘山上的扶苏树和低洼湿地里的荷花这两种美好的自然景象,起兴引出后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感抒发。</p><p class="ql-block"> 以自然美景为背景,形成一种对比,山上的大树和低洼之地的荷花都是美好而引人注目的,但诗人却在此美景之下表达了对心中所爱之人的失望之情。</p><p class="ql-block"> 如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 是古代传说中的美男子,代指诗人心中的理想情人;“狂且” 则指行为放荡不羁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情感蕴含</p><p class="ql-block"> 诗中生动地描摹出热恋中的女子赴恋人约会时故作娇嗔的神态,委婉含蓄,充满了女子对恋人的调侃戏谑,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巧妙地揭示了赴约女子欣喜愉快的心情和男女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p><p class="ql-block"> 女子将恋人比作山上的扶苏和池中的荷花,也表达了对恋人的赞美与爱慕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学特色体现</p><p class="ql-block"> 画面感强</p><p class="ql-block"> 诗人没有过多修饰,直接给出两个对比鲜明的自然画面——高处是挺拔的树木,低处是柔美的荷花,一刚一柔,一高一低,瞬间让人仿佛看到一幅山水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暗指品格</p><p class="ql-block"> 表面写风景,实际可能在夸人,用植物暗指人的品格,既含蓄又风雅,就像说人像山间的青松一样可靠,又像水边的荷花一样清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节奏韵律</p><p class="ql-block"> “山有…隰(xí)有…” 的句式像对对联,后半句 “荷华” 的 “华” 字古音读huā,和 “苏” 字押韵,朗朗上口,古人念着会觉得像唱歌。</p><p class="ql-block"> 这种山上有什么、水里有什么的句式在《诗经》里很常见,是当时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固定模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处引用,有一种唯美的诗情画意,它也是赏荷,与本文西梗莲花之行的意境颇为贴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中 "山有扶苏″,同为秦朝,让人想到秦始皇长子也叫扶苏, 其性格仁厚宽和,秦始皇病死后本该继位,但赵高与李斯恐其继位对己不利,秦始皇病死后便秘不发丧,伪造遗诏,以 “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 为由,令二人自杀。 </p><p class="ql-block"> 可怜扶苏接到诏书后,不顾蒙恬劝阻,认为父命难违,遂自刎而死。他的死是秦朝宫廷政变的直接后果,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p><p class="ql-block"> 若扶苏不死,以其仁政思想或能改变秦朝苛政,历史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他的悲剧命运,既是个人性格使然,也折射出封建皇权斗争的残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书中记载的胡亥,即秦二世,乃嬴姓,赵氏,胡亥为其名,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也是公子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死后,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胡亥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与蒙恬后,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但因为残暴的统治最终葬送了大秦,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3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蒙恬,"不到长城非好汉″ 的万里长城,他修的。</p><p class="ql-block"> 蒙恬,秦朝将领。蒙恬受命率军30万北击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p><p class="ql-block"> 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并修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直道,构成了秦朝北方漫长的防御线。匈奴慑于蒙恬兵威,不敢进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孟姜女哭长城,早于蒙恬300年。</p><p class="ql-block"> 该故事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流传于世。</p><p class="ql-block"> 2006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身体强壮为何病死?民间有传说。</p><p class="ql-block"> 金陵虎踞龙盘,王气天成,自古称帝王宅。秦始皇忌之,遂凿方山、改淮水以泄其气,淮水自此更名 “秦淮河”。</p><p class="ql-block"> 然此举忤逆天意,元前210年,始皇东巡金陵返咸阳,行至沙丘骤病,未及归都便驾崩。忤天意遭报应否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俯卧撑,退休前是我強项,100以上,单手39。</p><p class="ql-block"> 可退休16年未练衰退了,平时最多20。为防肌肉融解和骨质疏松,今年又恢复练习,每天一次。</p><p class="ql-block"> 俯卧撑头低脚高30cm,6月最多50,高差80cm试过 (当年就这么练的),应在30 以上。</p><p class="ql-block"> 头低脚高30cm,是公园里有三块石头,专门练俯卧撑的,前面两块石头高30cm,放脚的石头高60cm。</p><p class="ql-block"> 这样好处是,比平地更费劲,衣服不会碰地,两手下面是空的,可以下探,肩部可以充分拉伸,有人鼻尖可以碰地。</p><p class="ql-block"> 如此也非常有助于克服老年人衰老容易发生的佝偻坑背驼背,使背部平坦。</p><p class="ql-block"> 视频中俯卧撑,腰部塌陷,这就对了,不是不可以直,而是腰前弯好。否则容易腰疼和腰间盘突出。</p><p class="ql-block"> 脊髓神经与健康五脏六腑经络息息相关,腰前弯对脊髓神经经络好,对健康非常好,可人一辈子没有任何动作腰是向前弯的,俯卧撑却可以,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腰前弯,还有一个动作,就是站立向前弯腰,双手扶把杆,尽量地翘臀下腰,这是芭蕾形体训练必练。</p><p class="ql-block"> 俯卧撑速度要快还是慢?</p><p class="ql-block"> 要快,快,是暴发力,是活肌肉,平时肌肉柔软,才血脉通畅,舒筋活络。</p><p class="ql-block"> 另外,老人无力、行动迟缓,动作不协调,走路不稳,抗衰老就要对着干,动作要快,足够快时双手可以离地。</p><p class="ql-block"> 我一次40以上,全程手都轻微离地,快节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动作慢,易僵硬,因为每次用力,肌肉都会撕裂拉伤,血管充血肿账,而过后损伤修复都会有筋膜结蒂组织纤维化倾向,重复次数多了,虽肌肉增粗,但也僵硬充血肿涨血脉不通,动作迟缓不灵活,膀子往往伸不直,放也放不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五角星的照片是《江苏会计》杂志社主编帮助拍摄。</p><p class="ql-block"> 见我在拍摄,就问是否也可帮他拍?他指定机位和拍摄角度,一看就很不一般。一问果然,他是《江苏会计》杂志社主编,深耕专业40年资深,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与高人相遇失之交臂有罪,于是一路相随。</p><p class="ql-block"> "是否" 华为″?他说不是,但见屏幕显示 "逆光″ 二字,莫非vivo?</p><p class="ql-block"> 猜对了。"逆光" 是vivo強项,可以拍出不同的效果,其夜景灯光压制也好。</p><p class="ql-block"> 我还拿苹果手机和谷歌手机帮人拍过,真的是不一样,感觉明显,同样场景,色彩光线等,往往是其他手机拍不出的。一次在盐城,雨中拍居然色彩艳丽,一问,是苹果手机。</p><p class="ql-block"> 谷歌拍摄软件,我也见过,懂行人会下载 "谷歌相机″ 软件到自己手机上,拍摄风格、效果有明显 "升级"。</p><p class="ql-block"> 当然华为也很好,但保密,无法像谷歌手机那样与其他手机共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来西梗莲花,摄影爱好者挺多,回程公交,两位也是焦距、"察司″ 华山论剑的说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我师,听听也挺有趣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见窗外塔吊林立,这是什么?一位大姐说,这是南京北站。</p><p class="ql-block"> 也是有缘,我们都成为南京北站,以及周边南京城建迅速掘起的见证者了,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南京又一个中心区而极度繁华,老山、林场、北站、永宁将连成一片,成为观光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如果每个月来这里建设工地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一张,直到南京北站建成通车,该作品将会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成为南京城建与南京北站建设史上,史诗级的大片。</p><p class="ql-block">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此趟西梗莲花永宁之行,身心愉悦大有收获,真乃不虚此行也。</p> <p class="ql-block">  南京北站(Nanjingbei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是正处于建设阶段的铁路车站,是国家 “八纵八横” 高铁网中沿江大通道的重要节点,鲁苏皖赣闽运输通道与沿江通道的交汇枢纽,南京四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将成为浦口区的新门户。</p><p class="ql-block"> 南京北站是南京铁路枢纽三大主客站之一,南京北站枢纽核心区占地约106万平方米,车场规模为3场16台30线,规划引入沪渝蓉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滁蚌城际铁路、宁宣高铁、宁启铁路、京沪铁路,是南京 “米” 字形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国家铁路集团明确铁路南京北站站房方案采用 “扬子江头、金陵花开” 的整体造型意向。</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8日铁路南京北站枢纽配套工程开工动员会在浦口区召开。</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3日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开工,预计2027年开通。</p><p class="ql-block"> 南京北站的建立,是南京城建史上的又一大手笔,它的建成,预示着南京重心向江北转移,江北将发生巨变,随铁路向苏北安徽的辐射,南京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作用将大大加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