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夜晚穿行的经历,胜过读好多本书|对话刘亮程》(6)

何太贵

<p class="ql-block">(△密林中的木垒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4节,“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中,才能生出闲心”,这是一种辩证(的人生观,抑或处世态度)。就我的现实而言,此说好像要打个折扣,还有就俗世的很多打工者、而言,我觉得此说也要打个折扣。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内)卷”的时代里,很多人忙忙碌碌,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如此,如何在忙碌中生出闲心呢?恐怕要因人而异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访者问,作家用“打工”这么一个词形容当初在乌鲁木齐(做副刊编辑那十年)的岁月,意思是忙碌、奔波,为生存而付出的——这种状态与当时创作的《一个人的村庄》里的世界是相矛盾的。是否矛盾?作家肯定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人的形象确实是个“闲人”(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而作家当时的工作却是“最忙的时候”。“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中才能生出闲心来,才会追求一种文学中的闲”——我暂时不能理解。按我,一般在忙碌中根本来不及想——闲,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我很佩服徐霞客,能在每日艰难的长途跋涉后还能点起油灯详细记录下当天的游历见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亮程这种状态也是我心向往之而不能达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中才能生出闲心来,才会追求一种文学中的闲。”——这是该节之题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在肯定访者看法“因为忙,所以在心里面也向往那份闲”之余,更多强调他的表现对象——具有一份“闲”。他的表现对象是乡村,他认为乡村本身就有一份“闲”在里面。“闲文化在乡下很普遍,它也养成了一些闲人,再忙也是闲的,游手好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好像,似乎,有那么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刘亮程的闲与其他人的闲是不一样、有区别的。他认为,他在忙碌中,力求修炼出一份闲心;因为有这份闲心,所以才能在文学中塑造出一个闲人。现在来想,那个整天扛着一只锨,这里走走那里晃晃,这里刨一板锄那里填两铲土——是刘亮程添加了自己的想象(与虚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闲,不是陶渊明“悠然见南山”那种闲(那又是一种什么闲呢?)刘的这种闲是“把收成放下,把生机放下,它就是人和一朵云之间的那种闲,天上过着闲云,地上走着闲人,闲人望着闲云,闲云照着闲人,这天地之间悠然,一朵云,一个人,它是这样的闲”——这到底跟陶渊明有何区别呢?——访者也忍不住问出了我心里的困惑。初一开始,我觉得刘对这种“闲”的描述,好像跟陶的差不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下读,原来作家认为陶渊明是一个贵族,就像托尔斯泰。陶渊明出身确实是一个贵族,可是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刘说陶养得起他的“闲”——其实我觉得陶养不起他的闲。因为他追求这种“闲”,而致媳妇积劳成疾,娃娃也饿死毬掉了(陶其实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陶为这种“闲”付出了很多,甚至可说是惨重的代价。托尔斯泰却确确实实是贵族,并且没有没落,他养得起这种闲——但托这个人,却并不追求闲。据我浅薄的阅读,托有没有干其他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在创作上是很刻苦的,他似乎说过“人生就像一头牛,终其一生都得低着头拖拽着犁不停往前挣命。”刘亮程此处引用这两个人来对比自己的“闲”,我觉得材料用得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认为自己的“闲”是苦中作乐,是自己努力追求(营造)的一种状态,“《一个人的村庄》所写的那个闲人是一穷二白的闲人,他就是一个农民,有一院破房子,房顶有一个烟囱,每天孤独地朝天空冒着烟。”回忆《一个人的村庄》,里面那个人有点像、确乎就是一个饭还没吃饱却闲着没事干的人,有点像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仿佛村中就那么个无事可干之人——他给人的印象似乎游离于整个村庄之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刘对这种“闲”的状态描绘很有文学意味(你不要忘记他的本来身份是个诗人):“每天早晨的太阳从他家东边的柴垛后面升起,黄昏落日又落在西边的院墙后面,到了晚上日月星辰、斗转星移都发生在他家的房顶上。一个人处在整个世界的中心,悠然地看着天地、感受四季,过着一种内在的闲心与自然广大无边的闲融合在一起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心境。”这真令人神往。读至此,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刘亮程其实创造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按他的说法是“心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亮程简单回溯了成长的经历,说明人生其实是不闲的,关键是——“心是闲的,有一颗追求闲散的心,拖着劳忙的身体,心里面想着就是要做一个闲人。”这是一种愿望,一种追求。我觉得活在尘世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个追求,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是“游手好闲”“不思进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院中长满杂草的球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在夜晚穿行的经历,胜过读好多本书|对话刘亮程》(城市金融报融媒体中心)(节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04“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中,才能生出闲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凰网读书:您会用“打工”这个词来形容在乌鲁木齐的经历,感觉当时主要是为了生计、为了赚钱。但是看您写的《一个人的村庄》,它又是跟生存、生计、赚钱这件事情毫无关系。</p><p class="ql-block">刘亮程:没有关系。《一个人的村庄》中写了一个闲人,我写它的时候是我最忙的时候,在乌鲁木齐打工,早晨天刚亮就起来在外面胡乱吃一个早餐去上班,去编版,然后去跑着拉广告。反正忙忙碌碌,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中才能生出闲心来,才会追求一种文学中的闲。</p><p class="ql-block">凤凰网读书:是因为忙,所以在心里面也向往那份闲?</p><p class="ql-block">刘亮程: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写的是一个乡村,乡村社会就是一个闲人社会,因为我们北方乡村是有农闲的,庄稼种下去有一个阶段它不需要人劳动,草也没长出来,这是农闲。</p><p class="ql-block">麦子割掉以后整个漫长的秋天,也是闲的。整个冬天要冬闲,一个冬天地里面什么活都没有,一年的收成下来冬藏了,人就在家里面。所以农耕社会它生长出来一种闲文化,忙日子大家都可以过,春种秋收这都是忙的。但是一到农闲时候,只能过闲日子。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有许多文化娱乐,它就是消闲的。所以闲文化在乡下很普遍,它也养成了一些闲人,再忙也是闲的,游手好闲。</p><p class="ql-block">凤凰网读书:但其中很少有像您书里面写的这个“我”一样的闲人。</p><p class="ql-block">刘亮程:一个在地上忙忙碌碌的人在文学中去塑造的一个闲人,其实我写他的时候我的心是闲的,有一份闲心,有一个劳忙的身体,闲心成就了一个文学中的闲人。</p><p class="ql-block">这种闲不是陶渊明的那种“悠然见南山”的闲。我这种闲就是把收成放下,把生机放下,它就是人和一朵云之间的那种闲,天上过着闲云,地上走着闲人,闲人望着闲云,闲云照着闲人,这天地之间悠然,一朵云,一个人,它是这样的闲。</p><p class="ql-block">凤凰网读书:跟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什么不一样呢?</p><p class="ql-block">刘亮程:陶渊明可能过惯了世俗生活,想寻一处闲地,他是很古典的闲,比如像“竹林七贤”,他也是去躲躲清闲,去创造一种悠闲,最后让自己变成了闲人。</p><p class="ql-block">他首先是一个贵族,陶渊明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贵族,类似于像托尔斯泰,他能养得起闲。我在《一个人的村庄》所写的那个闲人是一穷二白的闲人,他就是一个农民,有一院破房子,房顶有一个烟囱,每天孤独地朝天空冒着烟。</p><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的太阳从他家东边的柴垛后面升起,黄昏落日又落在西边的院墙后面,到了晚上日月星辰、斗转星移都发生在他家的房顶上。一个人处在整个世界的中心,悠然地看着天地、感受四季,过着一种内在的闲心与自然广大无边的闲融合在一起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心境。</p><p class="ql-block">凤凰网读书:但是您说您写这个的时候其实是最忙的时候,要早上起来随便对付一口就出门去拉广告。</p><p class="ql-block">刘亮程:我从小到大就没有闲过,一个勤快的人哪能有闲时间。现在五六岁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我们五六岁的时候大人去割麦子,我们就带着,我们就在麦地边,有时候捡捡麦穗,大人回来烧火做饭,我们去捡捡柴火。</p><p class="ql-block">到稍微大一点,10岁左右就可以下地去拔猪草,因为家里有猪要喂,大人都在地里面劳动。这些小碎活都是我们孩子的,去拾柴火、拔猪草,一个小小的孩子就背着一捆柴火回来,没有闲过。但心是闲的,有一颗追求闲散的心,拖着劳忙的身体,心里面想着就是要做一个闲人。</p><p class="ql-block">凤凰网读书:闲人是一个愿望?</p><p class="ql-block">刘亮程:有可能。但是我个人一辈子也没有闲下来,很小就开始干活,干到现在,都已经退休了,眼前还这么多活。当然很多活你可以不干,就像我写的,不干也就没有了,干起来一辈子干不完。但是一个追求闲适的人,有时候又不能让自己闲着。因为追求闲本身就是忙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菜籽沟村的落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