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要跟任何人,说太多话</p><p class="ql-block">原创:仕明</p><p class="ql-block">文章来自:黄仕明心理</p><p class="ql-block">2025年06月30日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问题往往不在于没有沟通,而在于沟通太多了。</p><p class="ql-block"><b>我们说了太多话,但其中有多少话真正滋养了对方,而不是在不知不觉间削弱对方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想想看,当你看到他人的所谓“缺点”、“负面情绪”或“行为”,是否习惯性地脱口而出:“你这个人就是这样!”?</p><p class="ql-block"><b>——这样的话,是将事情推向更糟,还是引向积极的改变?</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觉察。</p><p class="ql-block">许多话不如不说,尤其是当它们传递的只是否定和批判。</p><p class="ql-block">最根本的真相是: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感受到的是自身的糟糕与无价值,他们的心门便对你紧闭。任何劝诫、道理、乃至“好意”,都如风过耳,无法进入心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唯有在感觉自己被接纳、有价值时,才会真正打开心,愿意倾听。</p><p class="ql-block">那些看似“躺平”、“摆烂”的人,其深层原因往往是被评判的语言反复消磨,感到生命力被耗尽,自我价值被否定。</p><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我从来不会跟身边的人说:你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你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 </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不停要训练自己的是——我对他有一个看法,我捉住了某一个点。</p><p class="ql-block">然后去觉察到——这只是我的一个视角,一个片段(会心注:而不是事实的全部真相)</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此时,与其急于用言语去固定它、表达它(尤其是指责式表达),不如闭嘴,往后退一步;放下头脑中那个僵化的“点”;对这个人的其他面相保持开放的好奇心:“他是谁?除了这点,他还有哪些我未了解的维度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我们在有限的时空中相遇,对任何人的认知都天然不完整。</b></p><p class="ql-block">关系中最具破坏力的内耗之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是我们太过轻易地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标准去定义、评判、锁定他人——“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的”、“TA就是这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我们把内心的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将其固化为单一面向的僵化思维,正是诸多痛苦的根源,也是对自己与他人无形的暴力,这隔绝了更深的理解与真实改变的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开放、好奇,打开心,在我们的心灵上,放下关于这一个人不同的面向,然后随着时间,慢慢地去认识、了解、扩展,关于他是谁,他除了是这样,还是怎样的呢······</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的内在关于“他是谁”的地图变得越来越完整(会心注:也越来越有弹性)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对于这个人有更多的了解。</p><p class="ql-block">这样,在关系里,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开放度,以及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当你心中对某人有了判断</p><p class="ql-block">——甚至那个判断看似千真万确</p><p class="ql-block">——没关系,人类天然如此。</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是:懂得放手,懂得沉默,而不着急将自己内心的那个判断着急倾吐(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生命的韵律有其节奏:观察、感受、在必要处沉默、退回、等待、然后在更深的理解中再次触碰。</p><p class="ql-block">正是在这“言语的留白”中,我们有机会获得更完整的领悟,触及生命更真实的质地。这将是一生的练习。</p><p class="ql-block">而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正是帮助彼此少一些标签与评判,多一分理解与完整;慎说无益之言,多存看见之心。</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不再用言语切割彼此,两个完整的灵魂才可能在静默的、滋养的言语中相遇,让美好的联结自然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