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泼墨绘石,解衣盘礴 2025.6.27号

闫桂荣

<p class="ql-block">笔势纵横如风雨骤至,石纹肌理自运腕底,不拘绳墨而真气淋漓。梁楷写意,始以精微:笔锋藏露于秋毫,墨色浓淡合阴阳,细处见筋脉,阔处显神韵,尽精刻微后方得浑然气象。二者皆以逸笔抒胸臆,然渭以狂草入画,脱略形骸;楷以楷法为基,收放有度,一任自然,一循法度,各臻化境。</p> <p class="ql-block">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p><p class="ql-block">中了国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徐渭年二十时为诸生,但屡次参加乡试,均不得中。曾担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万历元年(1573年),徐渭获释,此后浪迹京中,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时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抱愤而终,享年七十三岁。</p> <p class="ql-block">‌解衣盘礴(或解衣般礴)‌是中国古代成语,形容艺术家创作时神闲意定、不拘形迹的自由状态,后引申为行为不受拘束的形容。</p><p class="ql-block">典故来源</p><p class="ql-block">解衣盘礴的典故出自《庄子·田子方》,记载了战国时期宋元君召集画师作画的故事。其中一位画师迟到后“解衣般礴,裸”(脱衣箕坐),因其专注于创作而被赞为“真画者也”。这一行为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破除形式束缚的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