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句话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告诉我们,行仁之道,贵在准备;为善之举,重在行动。在我们“天下无孤”团队的公益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误解:有人以为做公益必须财力雄厚,只有富人才能行善。其实不然,公益的本质,不是金钱的施舍,而是心灵的连接,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在面对困境儿童帮扶时,内心充满敬畏与退缩,总觉得“我没能力”“我不够好”。其实,公益慈善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次家访的陪伴,是一句温暖的问候,是一份耐心的倾听。真正的爱心,是走进孩子的心里,走进他们的家庭,用真诚与坚持一点点去点亮他们心中的光。这才是公益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曾有一位企业家,是致良知的忠实学员,学得深入,悟得透彻。我曾诚挚邀请他加入孤困儿童帮扶的行列,他虽未拒绝,却始终未参与。直到前日,我们谈及他即将出国留学的女儿。我提醒他,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公益时长,高中生每年至少要有80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他这才意识到,这件事不仅对孩子升学有帮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虽然他的初衷略带功利,但只要迈出这一步,便是善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我们始终相信,公益慈善是一项纯粹而神圣的事业,它不应与功利挂钩。当我们以一颗无私的心去付出,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份来自内心的喜悦与力量。一旦将公益与个人利益捆绑,不仅削弱了其意义,也让人感到可悲与可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愿意以各种契机去感召更多人加入,哪怕他们最初带着目的而来,只要他们真正走进困境儿童的世界,就是一次灵魂的觉醒。</p> <p class="ql-block">帮助困境儿童,不仅是给予,更是收获。每一个参与帮扶的志愿者,都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疗愈了内心。我们给予孩子陪伴与希望,孩子也让我们看见了生命中最本真的力量。公益不是单向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滋养。它让我们在付出中成长,在陪伴中升华,收获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绪价值与心灵富足。</p> <p class="ql-block">高俊霞在家书中写道:在笃行班,我有幸加入一组,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温暖有爱的家人。白龙老师、窈欣老师、董老师、晓丽老师、李霞老师、胡娟老师、晓茵老师、春丽老师、琼华老师、秋艳老师、杨晗老师、秋云老师、云才老师……两年时光悄然流逝,但与你们同行的每一天都让我倍感珍惜。感恩你们的陪伴与支持,让我在学习的路上不再孤单。后来,又幸运地遇见了修嵘老师、陈华老师、艺煊老师,感恩命运让我们相逢,感恩你们给予我的温暖与力量。海宏班长分享的一组数据让我震撼不已:最初报名的3000人中,如今仍在坚持学习的仅有195人。这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坚持,也为每一位仍在路上的家人点赞,也为自己点赞。正如纪晗老师所说:“只有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才能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拥有。”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张宇龙老师的责善分享令人深思:我之前服务的一位顾客再次来访,我联系了他之前的服务商,但那位服务商并不知情。后来才知道,是领导已经安排了另一位服务商接待。结果两位服务商因客户归属问题起了争执,领导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终经过多次沟通,才将此事平息。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正直固然重要,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把握时机。真正的正直,不是盲目坚持,而是懂得在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拍大腿?原来如此,我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子明家人写道:“愿我们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爱地球,爱我们的生存环境,珍惜身边的有限资源,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是的,愿我们都能心怀大爱,传递温暖,以正念面对世界,让世界因我们的改变而更加美好。公益,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从身边做起的行动;环保,不只是口号,而是我们对地球最深情的告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行仁爱之事,让这个世界因你我而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