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摘要</p><p class="ql-block"> 本论文以谢诗琳提出的“信达美”翻译标准为框架,深入分析兰斯顿·休斯诗歌《Dreams》及其译本。通过细致探讨译本在忠实原文语义(信)、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达)、再现诗歌美学特征(美)三方面的表现,揭示谢诗琳译本对原诗的成功诠释与艺术再现,同时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兰斯顿·休斯;《Dreams》;“信达美”翻译标准;诗歌翻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引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华,以凝练的语言、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内涵。翻译诗歌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情感与艺术的传递。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其作品《Dreams》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的意象阐述了梦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谢诗琳对该诗的翻译,以其提出的“信达美”为标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且不失原作韵味的中文版本。本论文旨在从“信达美”的三个维度,深入剖析谢诗琳译本的特点与价值,探讨诗歌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与艺术再现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信达美”翻译标准概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信达美”翻译标准由谢诗琳提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与思想,要求译者准确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不歪曲、不遗漏。在诗歌翻译中,“信”不仅包括对字词、语句的准确翻译,还需忠实呈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主题。“达”指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译文内容,避免因语言障碍而影响对诗歌的欣赏。“美”则注重在翻译中保留与再现原文的美学特征,包括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修辞等方面,使译文在语言形式与艺术感染力上与原文相媲美 。这三个标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诗歌翻译的理想追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谢诗琳译本“信”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1 语义的准确传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Dreams》中,“Hold fast to dreams”被译为“牢牢地抓住梦想”,“hold fast”准确地译为“牢牢地抓住”,将原诗中对梦想应有的执着态度精准地呈现出来。“For if dreams die”翻译为“因为倘若梦想脱手”,“die”在这里并非指生命的消逝,而是形象地表达梦想的失去,“脱手”一词生动地传达了这种含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not fly.”被译为“生活就会像折断翅膀的鸟,不可能再翱翔”。译者准确地将“broken-winged bird”译为“折断翅膀的鸟”,“cannot fly”译为“不可能再翱翔”,完整地保留了原诗中用鸟的形象来比喻失去梦想后生活失去活力与自由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2 主题与情感的忠实传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诗通过强调抓住梦想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梦想的珍视以及对失去梦想后生活状态的惋惜与警示。谢诗琳的译本在每一句的翻译中都紧扣这一主题。如“For when dreams go Life is a barren field Frozen with snow.”翻译为“因为一旦梦想脱手,生活就会像荒芜的田野,被冰雪覆盖”。“barren field”(荒芜的田野)和“Frozen with snow”(被冰雪覆盖)所营造的荒凉、冰冷的意象,以及译文中“荒芜的田野”“被冰雪覆盖”等表述,都准确地传递了原诗中失去梦想后生活的无望与寂寥,忠实于原诗所表达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谢诗琳译本“达”的呈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1 符合中文表达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中文表达中,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有其独特的特点。谢诗琳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例如,原诗中“Hold fast to dreams”的结构是动词短语加宾语,在译文中“牢牢地抓住梦想”同样采用了中文常用的动宾结构,且“牢牢地”作为副词修饰动词“抓住”,符合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not fly.”翻译为“生活就会像折断翅膀的鸟,不可能再翱翔”。中文译文采用了“像……一样”的明喻结构,“不可能再翱翔”也符合中文对鸟类飞行状态描述的常用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自然流畅地理解诗歌内容,没有翻译腔带来的阅读障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2 逻辑连贯与可读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整首诗的翻译中,谢诗琳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每一节诗中,“因为”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清晰地阐述了抓住梦想的重要性与失去梦想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使译文在逻辑上连贯有序。读者在阅读中文译本时,能够轻松跟上诗歌的思路,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观点,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无论是从单句的翻译还是整体的行文来看,译文都做到了通顺流畅,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谢诗琳译本“美”的再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1 韵律与节奏的模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诗《Dreams》在韵律上具有一定的特点,每一节的第二、四句押韵,如“die”与“fly”,“go”与“snow”。在中文译本中,虽然中文与英文的语音系统不同,难以完全实现原诗的押韵方式,但译者通过调整用词和句式,尽量使译文在节奏上与原诗保持相似。例如,“脱手”与“翱翔”在发音上虽然不押韵,但在音节数量和朗读节奏上与原诗的押韵句有一定的对应性。“田野”与“覆盖”同样在节奏上形成了呼应,使读者在朗读中文译本时,能够感受到与原诗相似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2 意象与修辞的保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诗运用了“broken-winged bird”(折断翅膀的鸟)和“barren field Frozen with snow”(被冰雪覆盖的荒芜田野)两个生动的意象来表达失去梦想后的生活状态。谢诗琳在翻译中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意象,将其转化为中文读者熟悉的“折断翅膀的鸟”“荒芜的田野”“被冰雪覆盖”。这些意象在中文文化中同样能够引发读者对失去梦想后生活的联想与共鸣,使译文具有与原诗相似的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时,原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失去梦想的生活比作折断翅膀的鸟和荒芜的田野,译文也通过“像……一样”的明喻结构,成功地再现了原诗的修辞效果,让读者能够领略到诗歌的语言之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3 情感与意境的营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语言形式上,还在于其所营造的情感与意境。谢诗琳的译本通过准确的意象翻译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成功地营造出与原诗相似的情感氛围和意境。如“生活就会像折断翅膀的鸟,不可能再翱翔”和“生活就会像荒芜的田野,被冰雪覆盖”这两句译文,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失去梦想后的无奈、悲凉与荒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种失去希望的情境之中,与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高度契合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六、译本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空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尽管谢诗琳的译本在“信达美”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但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在韵律方面,虽然译者尽力模仿原诗的节奏,但由于中英文语言差异,中文译本在押韵和韵律的和谐程度上与原诗仍有一定差距。可以尝试在不影响“信”和“达”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用词,寻找更押韵的表达方式,以增强译文的音乐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外,在文化意象的传递上,虽然现有的意象能够被中文读者理解,但可以进一步挖掘中文文化中与梦想相关的独特意象,使译文在文化内涵上更加丰富,进一步拉近与中文读者的距离,提升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七、结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谢诗琳对兰斯顿·休斯《Dreams》的翻译,以“信达美”为标准,在语义传达、语言表达和艺术再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译本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内容与思想,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同时成功地再现了原诗的韵律、意象和情感意境。尽管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译本为中文读者欣赏兰斯顿·休斯的诗歌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版本,也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体现了“信达美”翻译标准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未来的诗歌翻译研究与实践中,“信达美”标准有望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推动诗歌翻译事业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通过对《Dreams》及其谢诗琳译本的赏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翻译是一项充满挑战与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注重目标语的表达和艺术效果的再现,以实现诗歌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完美传播。</p> <p class="ql-block">附原作与译文</p><p class="ql-block">Dreams</p><p class="ql-block">By Langston Hughe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Hold fast to dreams,</p><p class="ql-block">For if dreams die</p><p class="ql-block">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p><p class="ql-block">That cannot fl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Hold fast to dreams</p><p class="ql-block">For when dreams go</p><p class="ql-block">Life is a barren field</p><p class="ql-block">Frozen with snow.</p><p class="ql-block">《梦想》</p><p class="ql-block">兰斯顿·休斯 作</p><p class="ql-block"> 谢诗琳 译</p><p class="ql-block">牢牢地抓住梦想,</p><p class="ql-block">因为倘若梦想脱手,</p><p class="ql-block">生活就会像折断翅膀的鸟,</p><p class="ql-block">不可能再翱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牢牢地抓住梦想,</p><p class="ql-block">因为一旦梦想脱手,</p><p class="ql-block">生活就会像荒芜的田野,</p><p class="ql-block">被冰雪覆盖。</p> <p class="ql-block">原著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哈莱姆桂冠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斯顿·休斯高中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黑人谈河流》,引起人们的关注。1926年发表《黑人艺术家与种族大山》,奠定了他的地位。被誉为“哈莱姆桂冠诗人”,除诗歌外,他还创作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作品总数在50部以上。代表作有《梦想》《梦的延缓》等,其诗歌开阔、舒展,节奏热情、强烈,格调清新,意境深远,具有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对美国现代黑人文学与非洲黑人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67年5月22日,兰斯顿·休斯去世。</p> <p class="ql-block"> 上图:诗琳外语在南昌八一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谢诗琳,诗琳外语,江西省南昌三江人,前南昌大学人武学院外语系党支部书记、主任、副教授 ; 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英汉对照全译本)》和《培根随笔全集(英汉对照全译本)》,担任英语专业高年级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十四行诗里的未寄情书》、《未寄出的明信片》、《暗夜微光》、《星夜救赎》、《在希望的田野上》、《紫藤花开》、《缘起三清山艳遇》、《此情可待》、《青涩的爱》、《新班主任》、《情定英语文学世界》和《相遇在春天的学术殿堂》是诗琳外语在AI协助下完成的短篇小说。Ode to Spring《春天颂》是诗琳外语原创双语诗歌。本文在AI协助下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怡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