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开车师傅是位五十岁上下的汉子,开车技术是很娴熟的。交谈中知他也是通州本地人,前几年在上海开出租车。他说:“通州地方小,打的都是起步价,如有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中途都是去本县乡下的,返回时都是空车,所以交了‘份子钱’后也挣不到几个辛苦钱。”我说:“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不在上海开车挣钱?”他接着说:“不瞒老兄你,我还有不少难处呢!”我笑着说:“师傅还有‘难言之隐’呀,我也不便打听了。”他却认真起来了:“你说我能在上海开车吗?第一,父母都七老八十岁了,就我一个儿子,我老婆早出晚归,在老板厂里打工。如果没有我在家,他们的一日三餐、洗衣刷碗谁来弄?一旦老人生了病那就更离不开我了。我怎么能安心在外挣什么钱?第二条,儿子今年要高考了,我虽然也做不来那些题目,但我还是要给他弄饭,管住他用心念书的。我跟他有个‘规矩’,晚上我不回家,他就不能睡觉。考得取考不取什么学校另说,但不能偷懒呀!”我笑着说:“你这个当老爸的还挺负责呀!”他却反驳我:“我算负责个屁,我又不是老板,也不是当官的,儿子自然成不了富二代、官二代,我要负责也只能这样了。”他又接着说:“老人养老,儿子高考都是不能等的,一旦错过,后悔都来不及的。挣几张‘红纸头’虽然重要,但也是性急不得的。只要有饭吃、有房住,对得起老人孩子,我也就满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听了这番“宏论”,我望了望这个胡子拉碴、头发乱蓬蓬的汉子,不禁油然而生敬意。他的话朴实而深刻,他的追求简单而崇高 ,我揣测他的读书程度,也不一定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或“养不教,父之过”之类的古训,但他做的却正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的这些道理——他们当然算不上是什么“民族脊梁”或“精英人物”,但却是人民中的大多数,是我们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一日中午,我“打车”去南通办事。开车的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车至通吕运河四号桥南,小伙子的手机突然响起。原来是他刘桥乡下老爸的电话,告诉他老妈肚子疼得很厉害,要去刘桥卫生院。小伙子随即拨通了他老家的一个朋友的电话。小伙子有点着急,他满怀希望朋友能帮忙把他老妈送去医院。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朋友”却说:“我还在打牌呢,走不开!”随即挂断了电话。小伙子一脸沮丧,我一脸困惑——这是个朋友吗?不要说“为朋友两肋插刀”一类的疯话、牛皮话,连这种“举手之劳”、又是危难求助,救人一命的大事都不当回事的人算个什么朋友?为了多打几付牌,把做人的底线都不要的人算个什么?小伙子一脸愁苦,一脸失落,开车也心不在焉了。我马上对他说“你把车停下,我下来另外打车去,你赶快回去送你娘上医院吧。我打车是小事,你娘看病是大事。”小伙子连说“对不起,把你丢在半路上了。”我说:“少废话,你赶快回去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车后我在路旁等着下一辆出租车驶来,心中还想着这个“朋友”的事来——老话说:“损友勿交”,真是有道理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一天是2016年4月6日,驾车的小伙子叫周兵,是立在副驾驶位前的证件照告诉我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开车的师傅三十岁左右,高大魁梧,操着一口浓浓的鲁南口音,声如洪钟。我说:“师傅,你不是南通本地人?”他哈哈地笑了,“我是连云港农村人,现在是南通人的女婿了,新南通人。”我说:“你够能的了,还娶了一个南通城里的姑娘做老婆呢。”他满脸得意,随即和我聊起他娶老婆的故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年前,他从连云港农村出来去南京当兵,他身大力不亏,又能吃苦。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等队列动作,障碍跨越、匍匐前进、射击、投弹等单兵动作以及铺床叠被、打扫卫生等内务整理都处处领先,算是个好兵。于是被派去南京铁道学院为新生做军事训练的“教官”。在这批新生中有一个南通姑娘悄悄钟情上了这个小兵“教官”。一个月的军训结束,他回了部队,而她对他却紧追不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年后,姑娘大专毕业,分配回南通火车站当了一名站务人员,而小伙子却退伍回了连云港农村,仍是一个农村户口。但姑娘却是真情不变,毅然嫁给了他,而他来南通又没有工作,于是就干起了这出租车行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听到这里,我不禁要问:“当年姑娘的父母是什么态度?”他回答说:“这还用问吗?他家姑娘是个大学生,又是火车站的正式人员,而我只是一个农村的退伍兵,父母都是农民。论家境、论学历、论工作,哪一样我都不般配呀!”“那后来怎么又成了这等好事呢?”他哈哈大笑,得意地说:“他父母反对是没有用的!我老婆可是铁了心要跟我,那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言语中透出的是骄傲和矫情。我觉着他有点吹牛,于是故意激他一下,说:“那姑娘家不是亏大了吗?”他听了,显然有点生气:“什么亏大了?她家还真是捡了个大便宜呢!我身体好,力气大,现在所有的家务几乎是我全包,什么买米、买菜、洗衣、刷锅,家务整理等,这些都是我的‘强项’。我老婆从火车站下班回来,什么都不做,只管坐在沙发上磕瓜子,看电视,享福着呢。她有时也会帮我弄弄饭菜,当当下手,我还看不上呢。她干的这一点活还不如我伸出小指头干的多呢。”我说:“她父母现在对你怎么样?”他说:“他们看着自己的女儿这样享福,他们家又没有儿子,我来了,等于他们捡了一个儿子,现在对我也宝贝着呢!”——他的哈哈大笑声中透出浓浓的扬眉吐气和自信得意。我又说:“你可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还该常常回老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呀!”他说:“那是当然的,我老婆是铁路上的人,坐火车不要钱的,我算个家属,也能沾沾光,所以常回去的。我父母把我老婆也当‘公主’一样宝贝着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着他高大健壮的身躯和满脸得意的神情,我也有点感动,也有点感慨——婚姻真是个神奇的事。人们往往把两情相悦、以身相许的事用学历、家境、才貌等“指标”去衡量,说谁与谁不般配、谁与谁才合适。其实婚姻合适与否,根本不在于别人的眼光,而在于自我的感受。用“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脚知道”来比喻,真是再通俗、再贴切不过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常常看到一些女强人、女能人事业有成但婚姻并不美满。因为她太能干、太强大了。而一些平常普通的女人,她们的婚姻反而波澜不惊、安安稳稳。也有一些“强强联手”的夫妻,婚姻生活倒不是那样“1+1>2”的结果。也有个别“烂死无用”的男人娶了一个精明强干的老婆,不仅经营好了这个婚姻,也改变了这个男人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婚姻真是个神奇而又充满风险和变数的“契约”——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相厮相守,直至儿孙满堂、白头偕老,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宽容、忍让、责任和付出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祝福这位出租车师傅和这位南通姑娘相爱永远、婚姻美满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一天是2016年4月12日,师傅的名字叫嵇明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7.4.16于通州星湖居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