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局长长寿的秘诀

老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包局长1920年生人,99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离休后一直与老伴生活在乡下老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几时,我和局里几位同事去看望他。得知我们要去拜访,他早早坐在门口的藤椅上迎候我们。问起他的生活起居,他说,“一日三餐,孙子媳妇操持,偶尔也帮着拣拣菜,剥剥毛豆。11点就吃好中饭了,否则就赶不上‘游胡’的场次了。前两年还出门‘游’,去年以来,也不大出门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还能“游胡”打牌,可见他的脑子还好,虽然一些新潮的“名堂”,他不懂。但说起陈年往事,尤其是当年打日本、打老蒋的光荣历史时,他好象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脸上洋溢着自豪、得意的神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是新四军老战士,与日本鬼子干过仗,还亲历了1940年11月,新四军、八路军在大丰白驹的会师。前年纪念抗战八十周年,作为抗战老兵,国家给他发了纪念章。又发了5000元慰问金。他笑着说,“又有游胡本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包局长解放后一直在南通交通系统工作,“文革”前是地区航运公司的党委副书记。“文革”期间调南通县交通局任副局长,分管工程建设,一直到八十年代初离休。在那个年代南通县的路桥工程设计图上,“分管局长”一栏上都是他并不遒劲、并不潇洒的签名。我曾问过他,“包局长,您虽是个领导,但您并不懂工程设计,您怎么就敢去签字负责呢。”他笑着说:“这有什么不敢的!这些画图的都是大学生,先是算了好几天,又画了好几天。我看他们是用心的,自然也是负责的。我还有什么不放心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老伴还没有来县城。他和局里几个单身汉下班后常在一起打打扑克、喝喝黄酒,自然都是他请客了。监理股的老严是个“油条渣子”,一天老严喝醉了酒,借劲对他说,“老头子,您的这双皮鞋太新式了,穿着不像个老干部。干脆给我穿吧!”他听着哈哈笑了,说:“你们小伙子要派头、要神气,那就拿去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诸如此类的事弄得多了,虽有每月一百多元的高工资,却常常弄得寅月吃卯月,也很少有钱到家,弄得老伴抱怨不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离休后就回乡下了。虽然他是一个老革命、老干部,更是一个老人,老长辈。但他与邻居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交流。去年一天,村里有人死了,他也去送“人情”。同桌吃饭的一个小伙子对他说,“包家公公,我看您的身体这么好,活到一百岁肯定没有问题。”谁知他听了,真的生气了。他皱着眉头对着说,“小伙子,你说得不对!难道我再活两年就死啦!”小伙子自知失言,忙陪笑道,“包家公公,是我说错了。您一定越活越长寿的!”听了这话,他也笑了起来说,“这话还差不多!寿命这东西也是‘下不保底,上不封顶’的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看长寿这等好事大家都期盼的,但也有美中不足的一面——不要说很难做到既长寿又健康,甚至还要遇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包局长也不能幸免——前年他七十四岁的儿子就先他而去了。在他儿子出殡的时候,他早有了思想准备,仍是神情若定,并不怎么悲哀动容。我怕他伤感,拉他到别处去坐坐,他却说,“人人都要走的,早点晚点,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呀。”他又指着他从上海来的妹夫对我说,“我还在做他的思想工作呢,我的老妹走了好几年了,子女们对他也不大好,但光抱怨有什么用?活着的还总得活下去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包局长儿子死了,儿媳妇年纪也大了,于是老俩口(老太也96岁了)就靠孙子媳妇照顾。孙子在上海打工,孙子媳妇的工作就是照顾好两位老人和七十多岁的婆婆。当然包局长的工资卡就交给孙子媳妇了,每个月一万多元的养老金可不是一个小数呀!——国家可没有忘记这些老革命、老干部,执行的优撫政策也很是科学合理——如果对这些老革命一次性奖励一百万或二百万,子女们也许只忙着分钱去了,顾不上关心老人了。现今的政策是活一个月算一个月,活一年算一年,子女们哪有不精心伺候的?不仅让他吃好、穿好,还要让他天天开开心心呢。因此说,这也是包局长得以长寿的秘诀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包局长大名叫包元祥,老家是我一个村的,他还是我大哥的“寄爷”,他的一个侄女又是我的二嫂。在公开场合,我叫他“包局长”,在私下里,我就叫他“包家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包家伯”还有两个弟弟,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经济条件与他不可同日而语。但都活到了“米寿”八十八岁。他的老母亲我也记得,也活了八十多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写了这么多,包局长长寿的秘诀,我不说你也明白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8.10.5日写于南通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