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盒引“风波”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5.6.13</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中四班益智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米乐、阿团、喆喆、铁锤</p><p class="ql-block">观察目的:1. 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使用废旧材料(酸奶盒)进行创造性游戏的能力表现。</p><p class="ql-block">2. 了解幼儿在合作搭建与独立搭建过程中体现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3. 分析幼儿在搭建活动中空间建构思维、规划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状况 。</p> 观察过程 <p class="ql-block">喝完酸奶之后,孩子们把吸管抽出,酸奶盒的盖掀起来,把酸奶盒洗干净晒干,放到益智区来进行搭建游戏。米乐、阿团、喆喆、铁锤在区域活动时间选择酸奶盒搭建。</p> <p class="ql-block">米乐、喆喆、阿团三个人选择一起搭建,铁锤独自在旁边搭建。</p> <p class="ql-block">阿团选择把酸奶盒围成圆圈的方式,然后再叠高,每层都是错开垒高,每层都围成了圈。喆喆负责给阿团递酸奶盒,阿团来拼搭,米乐负责调整。</p> <p class="ql-block">铁锤则是选择底层酸奶盒最多,每往上一层减少的方式来叠高,叠到上面的时候,还没有到只剩下一个酸奶盒的高度,铁锤望向旁边的小朋友,想和他们借几个,于是阿团把自己搭好的借给了铁锤一个。铁锤用了一个之后又直接从旁边作品上拿走一个。</p> <p class="ql-block">这时,米乐和喆喆有点不解,问铁锤为什么抢他们的酸奶盒,铁锤说这些酸奶盒是中四班所有小朋友都能玩的,米乐又说,但是不能从小朋友的作品上面直接拿,铁锤解释说,是阿团跟他说可以拿,阿团又说是出于礼貌才给了铁锤一个,不代表所有的都可以直接拿。</p> <p class="ql-block">这时,铁锤有一些不高兴,老师和孩子们说,酸奶盒有限,以后再吃午点把酸奶盒再留下,保证每个小朋友都有多多的酸奶盒拿来搭建。铁锤听了表示赞同,但是他决定换一个区游戏,剩下的酸奶盒就给了另外几个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阿团、喆喆、米乐就用所有的酸奶盒搭建了一个烽火台,在老师的采访之下,他们还说出了烽火台的用处。</p> 观察分析 <p class="ql-block">1. 空间建构与动手操作能力</p><p class="ql-block">阿团:采用圆圈式错位垒高的搭建方式,展现出对立体空间结构的思考和规划能力,能通过合理布局保证作品稳定性,体现较强的空间感知和建构逻辑。</p><p class="ql-block">​铁锤:运用底层多上层少的递减式叠高方法,显示出对物体重心和平衡的初步认知,尝试探索不同搭建规律,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p><p class="ql-block">2. 合作与分工能力</p><p class="ql-block">​米乐、喆喆、阿团:三人小组中,阿团负责拼搭、喆喆递酸奶盒、米乐调整,形成明确分工,体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能根据自身优势主动承担角色,共同推进搭建任务。</p><p class="ql-block">3. 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矛盾冲突:铁锤未经同意拿取他人作品酸奶盒引发争执,反映出其在资源共享规则理解上存在偏差,但主动表达需求的行为体现一定沟通意愿;米乐和阿团能清晰表达“不能随意拿取他人作品材料”的观点,展现出对游戏规则的维护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问题解决:老师介入后,幼儿们能理解并接受后续收集酸奶盒的方案,铁锤虽选择换区,但将剩余材料分享给同伴,体现出在引导下初步具备调整行为、化解矛盾的能力。</p><p class="ql-block">4. 创造性与想象力</p><p class="ql-block">​米乐、喆喆、阿团:三人最终利用剩余酸奶盒搭建烽火台,并能解释其功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废旧材料再利用过程中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