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

王建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粽 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建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东晋时就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用植物叶片把黍(一种黄粘小米)包裹成牛角形。等到叫它“粽子”,且所包内容为糯米时,它应该主要在湖北、湖南一带流行了。梁朝文学家吴均写过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当年湖南、湖北的人民制作粽子投江,以饲蛟龙,是为了避免蛟龙伤害屈原的身体。但是粽子好吃,不仅蛟龙爱吃,人也爱吃,它就慢慢成为端午节的节令美食,传遍全国乃至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包粽子主要用竹叶。竹叶中主要又是用箬叶竹的叶子。湖北就是用箬叶。然而最好的箬叶不在湖北,在安徽。上海人喜欢用每年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俗称“徽州伏箬”,据说此时的箬叶清香味最为突出。我在黄山、九华山都见过箬叶竹,那叶子,确实大而油亮。有地方没有箬叶,用麻竹的竹叶,桂竹的竹箨来包粽子,应该也有清香。过去北方没有竹子,讲究点的,从南方运竹叶过去包粽子。不讲究的,就地取材用芦苇叶包粽子。苇叶粽子我没吃过,估计吃不惯。没有箬叶的香味,怎么能够叫粽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物流不发达的时代,老百姓比较稀罕箬叶。汪曾祺老先生写他祖父,那是一个拥有二千多亩土地,却十分节俭的大地主。汪老说,祖父家杂物间的墙上,总挂着干粽叶。我不解。看到后来才知道,他们家的粽叶,用完后要洗干净,挂在墙上保存,第二年还要再用!读完汪老的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箬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由此联想,煮熟的粽子不容易馊,是否与箬叶有关?箬叶可真是个好东西!前些日子,我家老伴买回一包箬香豆浆,速溶,三十小袋。看说明书,它是用青箬汁配合普通豆浆制成。冲一杯试试,甜爽柔和,带着一股粽叶的清香,别有风味,好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家庭,端午节要做的事情很多,洒雄黄酒、做各色香包、挂艾叶菖蒲……我最喜欢的事情,是看母亲包粽子。从买糯米箬叶,到泡洗糯米箬叶,到包粽子,煮粽子,一整套流程中,家庭主妇虔诚庄重、一丝不苟,孩子们翘首盼望、馋涎欲滴,都极富节日气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一篇写端午的随笔中曾经这样描写母亲包粽子:“母亲把一把细索线系在高靠背椅的靠背上,脚边,是一盆白玉似的糯米和一盆碧玉似的粽叶。母亲的手在灵巧地翻飞,很快,椅子靠背上,就挂满了一串串长长的、尖尖的粽子——母亲称之为‘牛角粽’。粽子在锅里咕嘟,粽叶的清香溢满屋子,久久不肯散去。”母亲包的粽子,最大特色是结实。她包粽子时,靠椅背上除了系粽子的索线,还吊着一根筷子。每次在粽叶里装满糯米后,老人家还要用筷子把糯米捅几下,使糯米更紧实,煮出来的粽子当然也更结实,口感更好。唉,这些往事回想起来,既温暖,又伤心。粽子好吃,那时却是要限量的。端午节一人供应多少糯米,要看国家怎么规定。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只有一斤糯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粽子的种类太多、口味太多,数不过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传统一点的粽子做法,北方的粽子品种少一点,甜口多一点,比如枣泥茸、豆沙馅。江南的品种多一些,口味复杂一些,除了甜的,还有鲜肉的、火腿的、酱肉的、蛋黄的,还有蛋黄加鲜肉!我甚至看见湖南人吃粽子还要蘸辣椒酱!我认为最不像粽子的粽子,是台湾的“元祖”粽子。它是用米粉做成,这基本上是日本的粽子做法,口感味道与北京的“驴打滚”近似,与大陆粽子的口感、味道大相径庭,价格还贵得离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粽子不仅是中国人喜欢吃,老外也喜欢吃。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甚至远在美洲的加勒比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惯。只不过地域不同,物产不同,粽子的形状内容也百花齐放。东南亚有些岛国,用芭蕉叶包粽子,用鲜花、香蕉做馅。我想那也肯定别有一番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粽子好吃,粽叶糯米常年都有,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并不一定非得端午节才能吃。事实上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粽子卖。不过我很少买,因为超市的粽子都有馅。我喜欢的,是除了糯米,不要任何配料,新鲜粽叶现包现煮的白粽子,我管它叫“清水粽子”。清水粽子放冷,蘸白糖吃,只有纯粹的糯米香和粽叶香,好得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文旅与美食融合,粽子从美食变成了游戏。记得2020年端午期间,央视播放过一条新闻:浙江某地富裕起来了的农民,全村人联手,包了一条(不能叫“个”,只能叫“条”!)20.20米长的粽子!他们在那里包,我在电视机前着急!这么长的粽子,到哪里去煮?!谁知道他们还真有办法。他们用一根长长的钢管,把粽子放进钢管里,然后向钢管里输送高温蒸汽!用这办法,只要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足够,蒸的时间也足够,粽子肯定可以熟。只是我估计不好吃。钢管儿可不是家里用熟了的铁锅,那里面铁锈味儿大的很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呵呵呵呵,我不晓得这叫弘扬民族文化呢,还是叫另一种娱乐至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片选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