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七之忆与黉情难了</p><p class="ql-block"> 李小宝</p><p class="ql-block"> 七七邓公重立朝,宏言启智引春潮。</p><p class="ql-block"> 考途重启万心奋,甬地同征千梦飘。</p><p class="ql-block"> 黉门共学情难了,岁中鬓改志犹骄。</p><p class="ql-block"> 今朝再聚欢颜满,更待华年续旧韶。</p> <p class="ql-block"> 卌五载同窗聚</p><p class="ql-block"> 章国通</p><p class="ql-block"> 南苑华堂喜气盈,别经卌五喜相迎。</p><p class="ql-block"> 容颜未改情依旧,话语频传意更倾。</p><p class="ql-block"> 班长陈词凝厚意,同窗合影寄深情。</p><p class="ql-block"> 宴中把盏同相贺,此景长留梦里萦。</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时代的闪电划破长空,照亮了华夏大地,改革的春雷滚滚而来,响彻祖国山河。这一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犹如一位力挽狂澜的巨人,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同年5月,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着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深刻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必须依靠人才。这一高瞻远瞩的理念,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中断长达11年的中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一举措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无数渴望知识的心田。(声明:部分视频和照片是通过AI生成的)</p> <p class="ql-block"> 1977年12月15日至17日,宁波市中、高考同时举行,这是一场积聚了11年力量的人才选拔盛宴。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如同千军万马般奔赴考场,迎接命运的挑战。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高中毕业已经三年多。为了尽早跳出“农门”,毅然报告高中专,并被宁波师范慈溪分校录取。</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鹏群同学提供的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 1978年3月18日的清晨,毛毛细雨如丝般飘落,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七时,我从象山县定塘车站上车前往宁波。一路上,汽车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经过泗洲头镇,当车辆在翻越西溪岭时,向窗处张望,只见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辆老式客车在陡峭的山路上行驶,车窗外是深不见底的悬崖,雾气缭绕,远山如黛。虽然有诗情画意感受,但我的心情还是有些紧张。</p> <p class="ql-block"> 真巧,18日上午我们象山三人在同一班车去宁波的途中相遇,傍晚到达慈溪观城。此时,小雨时有时无,我们三人相互照应,边背着行李、边向路人问路,在昏暗的天色和细密的雨丝中,艰难地行走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天完全黑透,终于到达学校。慈溪的几位同学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这些照片是黄鹏群同学拍摄的,是我们读书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旅日华侨吴锦堂出资,在故乡观海卫东山头购地五十余亩,建起了口字形二层楼房一座,开辟操场、花园。这就是锦堂师范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学校从设计到建成,先后共花了4年的时间。1909年四月初八,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仪式暨成立大会。在会上,吴锦堂把新购买的一干二百亩土地和几十万元股票全部捐献给了学校。吴锦堂的壮举, 被蔡元培先生誉为与陈嘉庚、聂云台齐名的“办学三贤”。</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正值拨乱反正时期,百废待兴,学校也面临着教师短缺的问题,给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中学数学或化学老师。我们这些能够重新进入学校深造的学生,深知祖国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大家都深刻认识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数化班同学的学习劲头十足,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都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感觉总有做不完的作业,不间断的考试,但大家都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黄鹏群同学珍藏至今的两张老照片,定格着珍贵的青春时光。看到照片,回想学校大门两侧的广玉兰巍峨挺立,枝繁叶茂,树冠如伞。每至花期,皎洁如玉的花朵缀满枝头,层层叠叠的花瓣舒展如莲,馥郁花香随风飘散,静静诉说着那段纯净美好的校园岁月。</p> <p class="ql-block"> 这是黄鹏群同学保存的第一学期班级座位表。当我的目光落在这张座位表上,往昔如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那些座位背后鲜活的面容、课堂上的欢声笑语,还有一起奋斗的时光,都一一浮现。</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魂牵梦绕的是,每到周六、周日,同学们便成群结队,漫步于学校旁的田埂小径。彼时,大家谈天说地,共沐闲适时光。</p><p class="ql-block"> 七月上旬,田园如诗如画。向日葵扬起饱满金盘,似逐梦赤子。蔬菜绿意盎然,肆意生长,于天地间奏响夏日生命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六月中下旬,棉花悄然展露奇妙色彩,一株之上,白、黄、红三色花朵交相辉映,艳丽娇俏,惹人喜爱。步入九月,棉花迎来吐絮盛期,广袤田野仿若被银白覆盖,宛如铺开一床厚实的洁白绒毯。路旁红、黄野花热烈盛放,傍晚时分,同学们漫步其间,欢声笑语,满是愉悦。</p> <p class="ql-block"> 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班全体同学登上学校文艺汇演舞台的那一刻,当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旋律缓缓流淌,歌声中“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的激昂词句,宛如振翅的飞鸟,带着蓬勃朝气与炽热向往,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间激起层层涟漪,将青春对理想的憧憬、对未来的期待,化作音符,在舞台上空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我们数化班不仅学习氛围浓厚,成绩优异,而且体育风采同样耀眼。以华根壮、周方园、张庆祥等同学为主力的班级篮球队,常与数理班开展友谊赛。赛场上,双方你来我往,在切磋中精进球艺。每逢校内比赛,班级同学们纷纷成为热情啦啦队,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尽显团结奋进的班级风貌。</p> <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去绍兴学校的实习考察,令我至今难忘。当地老师别具一格的教育方法,如拨云见日般为我启迪教学新思路;教室里,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稚嫩面容,更是萌动人心。</p><p class="ql-block"> 考察期间,我们走进鲁迅纪念馆,仿若穿梭时光长河,得以与鲁迅先生展开一场跨越岁月的心灵对话。在馆中,先生的思想光芒与伟大精神深深震撼着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此照片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外合照,由本人保存)</p> <p class="ql-block"> 拔乱反正的春风拂过,教育事业迎来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原本还有半年的在校时光,却因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提前半年拍摄了毕业照。</p><p class="ql-block">(这张毕业照是张会忠提供)</p> <p class="ql-block"> 1979年8月12日下午,一场充满不舍与期许的欢送会热烈召开,次日上午,我们便收拾行囊,依依不舍地告别校园、告别了老师、告别了同学。那年下半年,大家奔赴各地中学,开启了为期半年的实习教学之旅,实际上是独当一面,我教两个班级的数学。这段特殊的“课堂实践”,就此成为青春里别样的成长印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毕业30周年同学会在母校的合影。有施亚萍同学诗为证:</p><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三十载,笑谈人生多感慨。</p><p class="ql-block">昔日青春风华茂,奋发拼搏创未来。</p><p class="ql-block">今朝相聚华发生,忆往追昔释情怀。</p><p class="ql-block">酌酒言欢共祝愿,人康家安乐常在。</p> <p class="ql-block"> 这是蔡龙贵同学的书法。他那遒劲有力的草书,行云流水的笔势中透出雄浑豪放之气,堪称炉火纯青之作。</p><p class="ql-block"> 蔡龙贵在同学群里说:“我们的同学聚会在即,忍不住有许多感想凝聚笔端,故书丑字二幅,同学们有没有共鸣?”</p><p class="ql-block">上幅是“风华正茂”,表达45年前同学们的情景。</p><p class="ql-block">下幅是引用宋代李之仪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青丝白发一瞬间,</p><p class="ql-block">年华老去向谁言。</p><p class="ql-block">春风若有怜花意,</p><p class="ql-block">可否许我再少年?</p><p class="ql-block">时光如川,青春不返,唯愿珍重当下。</p> <p class="ql-block"> 5月10日下午筹备组蔡龙贵、张维耀、王汉华三位同学早早守候在宁波南苑宾馆,见到报到的陈相成同学,蔡龙贵赶忙伸出手紧紧相握。这一握,是久别重逢的欣喜,是岁月沉淀后的牵挂,更是同窗情谊跨越时光的温暖延续。</p> <p class="ql-block"> 黄鹏群同学走到报到处,握着笔在签到本上“唰唰”写下名字。他那漂亮的字体,像把青春的回忆都落进纸里,并且宣布“我来了”,也是和大伙再续情谊的开场白。</p> <p class="ql-block"> 休息室里,早到的同学们站在一起,相互问候、谈笑声此起彼伏,彼此诉说近况,分享生活点滴。岁月在脸上留下痕迹,却挡不住重逢时的喜悦,情谊在交谈中愈发醇厚。</p> <p class="ql-block">黄鹏群师范毕业聚会回忆</p><p class="ql-block"> 这次师范毕业 45 周年聚会,真是越聊越有意思!原本模糊的记忆,一聊全清晰了。咱们是 1978 年 3 月 18 日报到,1979 年 8 月 13 日离校,这时间点终于对上了!我翻出当年我手写的名册给大伙看,认证了这是份入学时的座次和分组名册,有人指着名单笑:“原来咱俩开学就坐一块儿!” 还有人对着自己名字感慨:“那时候多青涩,哪想到现在都当爷爷奶奶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个小乌龙特别逗,我之前总以为离校时沃老师叫我写的是 “毕业典礼”,结果翻出老笔记才发现,1979 年 8 月 12 日下午 4 点半是 “欢送会”!这么一想,应该写的是“欢会送”才是呀,还好纠正过来了,不然咱们可就 “毕两次业” 啦!</p><p class="ql-block"> 大伙一边笑一边回忆,有人红着眼眶送祝福。这场聚会像把钥匙,打开了好多被时间锁住的故事,老同学聚在一起 “考古” 青春,唠着嗑、掉着泪,真是太珍贵了!(左边是黄鹏群,右边是陈国文)</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宁波南苑宾馆休息室集结后,就三五成群移步餐厅暨会议室。一路谈笑风生,往昔同窗情谊在言谈间流转,尽显重逢的欢欣与亲切。(前左是王娟芬、右是施亚萍)</p> <p class="ql-block"> 按下快门的刹那,宁波师范慈溪分校数化班毕业45年的26位同学们被定格下来。这张合影,装着大伙的青春回忆和多年情谊。大家笑着、挤着,心里满是重逢的欢喜,盼着以后翻出来,还能想起今天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宁海同学合影,自右至左分别是:</p><p class="ql-block">葛政有、赵文春、陈相成、周方圆、华根壮、李小宝、金美玲、施亚萍(嘉宾)。</p> <p class="ql-block">慈溪同学合影,自右至左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张维耀、陈国文、黄鹏群、岑月芬、宋利安、施亚萍、华君娣、蔡龙贵。</p> <p class="ql-block">象山同学合影,自右至左分别是:</p><p class="ql-block">郑宝美、吴赛华、张会忠、黄显琦、张学云、章国通、李雅娣。</p> <p class="ql-block">镇海、北仑同学合影,自右至左分别是:</p><p class="ql-block">王娟芬、许玉梅、王汉华、傅佩芬。</p> <p class="ql-block">筹备组同学合影,自右至左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张维耀、李雅娣、葛政有、王汉华、王显琦、章国通、蔡龙贵。</p> <p class="ql-block"> 接着,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拉着彼此合影,或是独自入镜。大家摆着俏皮的姿势,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仿佛回到年少时光,满心都是重逢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同学会组织者王汉华热情洋溢地发言:</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再度相聚,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满心都是温暖与感动。在此,向每一位不辞辛劳赴约的同窗,致以最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当年教室里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从青春的懵懂,到中年的奔波,再到如今两鬓染霜,时光悄然带走了我们的风华,却留下了最珍贵的同窗情谊。这份情谊早已深植心底、融入血脉,即便多年未见,想起彼此,依然亲切如初。</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1977年,中、高考制度的恢复,为我们打开了人生的新大门。次年,我们怀揣梦想,相聚在那栋独特的“口”字形教学楼里,一同学习、成长。那些挑灯夜读的时光,那些课间的欢笑,至今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四十余载,我们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祖国发展的见证者。如今,我们圆满完成社会责任,迎来安享晚年的时光。只是环顾会场,尚有十几位同学因事未能到场,更有几位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份遗憾,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人生下半场,健康最为珍贵。愿我们都能照顾好自己,好好珍藏这份情谊。让我们约定,毕业五十周年时,大家一个不少,再相聚!</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遂!谢谢!</p> <p class="ql-block">老班长葛政有发言:</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四十多年光阴匆匆,大家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奋斗。回想过去的日子虽然平凡,但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定会永远记得。 </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我们正值芳华,怀揣着理想与激情,共同度过那段充满探索与拼搏的时光。年少的我们在风雨中携手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峥嵘岁月。今日重聚,时光已染白了发丝,却未曾淡去那份真挚的同窗之情。</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只盼往后日子里,大家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守住初心不变。往后继续相互牵挂、彼此照应,让这份情谊长长久久。拉钩说好了,五十周年还要像今天这样,笑着再聚!</p> <p class="ql-block"> 接着傅佩芬朗诵朱云龙的散文。</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几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许放庇!我最近在网上也看到了署名云烟的一首诗:七十当今不古稀,八十才称中年期。永保童心看世界,活到百岁不稀奇。</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七O后正年轻,我们正在走向八O后更年轻,我们还将努力地向九O后一OO后进军!我们不老,我们很健康,我们要保持着年轻乐观的心态,向上健康的心理,去制订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做到科学膳食合理保健,我们的“中国梦〞就能变成现实,也一定为实现!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举双手表态)</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有两个提议:一、我们要努力争做一位幸福的老者,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不但自己要健康长寿,更要让自己的老伴一起健康长寿,这样我们的晚年才是幸福的,才称得上是一个幸福的老者。二、五年之后,在我们宁海“十里红妆文化园〞落成后,在我们毕业五十周年的聚会上,在座的各位老同学都带上自己的老伴来宁海搞一个集体婚礼,结一次“金婚”!好不好!好!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 五十周年同学会现场,最让人激动的时刻悄然来临。酒杯相碰的清脆声响彻席间,大家笑着举杯,互相道贺,眉眼间都是藏不住的喜悦,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情谊,在这一刻尽数化作了温暖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鹧鸪天·读国通兄本文有怀</p><p class="ql-block"> 作者:西山古乐</p><p class="ql-block"> 执手凝眸语欲休,温言软语绕心头。</p><p class="ql-block"> 曾怀壮志书山月,白首惊看镜里秋。</p><p class="ql-block"> 经风雨,历沉浮,半生家国未忘忧。</p><p class="ql-block"> 他年再践金兰约,笑指青山共倚楼。</p><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作者本名叫胡庆彪,是李雅娣同学(左)老公。胡庆彪,1958年4月9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他曾任浙江省象山中学副校长、象山三中校长和书记,现任想象力智能中高考研究院院长。胡庆彪老师不仅是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具有诗人般的文采。他曾为华东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并担任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高中数学) 专家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更彩精还在后面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