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倒刺,为啥不能拔?99%的人都做错了!

黄德俊 FC2148

<p class="ql-block">很多人手上都会长倒刺,看见倒刺便随手一拔,殊不知这个小动作可能带来大麻烦。指甲长倒刺应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倒刺,在医学上被称为“逆剥”,常表现为手指靠近指甲根部的皮肤出现开裂,进而形成一个微微翘起的三角形肉刺,是一种表浅的皮肤损伤现象。</p> <p class="ql-block">指甲周围没有皮脂腺</p><p class="ql-block">指甲周边的皮肤相较于手部其他区域更为娇嫩,缺乏毛囊与皮脂腺的滋润,无法自然分泌油脂以维持水分。在干燥的气候下,甲周皮肤缺少油脂屏障,易于失水,导致角质层脆弱不堪,最终裂开并形成倒刺。</p> <p class="ql-block">手部受到摩擦、刺激</p><p class="ql-block">打球、做家务或搬重物等活动会导致指甲周围娇嫩的皮肤受到摩擦,让皮肤受损,长出倒刺。洗完手后不及时涂抹护手霜,手上的皮肤就会因为缺油变得更干,更容易长出倒刺。</p> <p class="ql-block">不良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抠挖手指或啃咬指甲等不良习惯会刺激指甲周边的皮肤,唾液内含有多种酶类和微生物,当甲周皮肤频繁受到唾液及牙齿的刺激性接触,其屏障功能会大幅减弱,保湿能力下降,导致水分流失,皮肤变得干燥易损,诱发倒刺。</p> <p class="ql-block">倒刺虽然只是皮肤上的小伤口,但如果处理不好,伤口可能变大。拔掉倒刺后,如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或化脓,可能是伤口感染了。</p> <p class="ql-block">持续不愈</p><p class="ql-block">人体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小型伤口通常可迅速恢复。如指甲周边的伤口迟迟未能愈合,甚至红肿加剧、疼痛感增强,可能意味着伤口已经遭受感染。</p> <p class="ql-block">局部红肿</p><p class="ql-block">当指甲周边的皮肤遭遇感染,免疫细胞集结于受损区域,血管会扩张充血,导致皮肤变红并伴随肿胀。这是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初步措施,外在表现即为局部红肿。</p> <p class="ql-block">伤口化脓</p><p class="ql-block">指甲周边的皮肤感染一直不能痊愈,细菌会大量繁殖,可能聚集成脓,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甲沟炎,导致剧烈疼痛、指甲变形甚至脱落。</p> <p class="ql-block">正确处理倒刺:避免伤口扩大</p><p class="ql-block">手上长倒刺,先用40℃左右的温水泡手5分钟,让指甲和周边皮肤变得柔软。擦干双手,在倒刺部位涂抹护手霜,使用经消毒的指甲刀,从倒刺根部剪断,注意不要剪得太深伤害皮肤。剪完再次涂抹护手霜,为倒刺部位皮肤提供保护,避免感染。</p> <p class="ql-block">使用护手霜:保持皮肤湿润</p><p class="ql-block">洗手后,皮肤上的天然油脂会被洗去,要及时涂抹护手霜锁住水分。选择含乳木果油、橄榄油、神经酰胺、维生素E等植物滋养精华的护手霜,乳木果油、橄榄油具有很好的保湿效果,能够为皮肤提供水分,防止皮肤干燥;神经酰胺是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修复和强化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维生素E可以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伤害,减缓皮肤老化,减少干燥和裂纹。</p> <p class="ql-block">补充维生素:减少皮肤干燥</p><p class="ql-block">维生素A是维持皮肤健康的关键营养素,可促进皮肤细胞更新,减少干燥粗糙。选择萃取自天然植物,富含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成分的营养补充剂,减少皮肤损伤。</p><p class="ql-block">维生素B族如B3、B5、B6、B12可帮助皮肤细胞修复再生,改善皮肤健康,选用天然酵母提取的B族维生素补剂,增强皮肤屏障。</p> <p class="ql-block">做家务戴手套:避免皮肤刺激</p><p class="ql-block">家务活动时,频繁的摩擦和物理刺激会加剧皮肤屏障的损伤,戴上乳胶手套,选择温和的清洁用品,避免皮肤刺激。</p> <p class="ql-block">避免过度美甲:以免损伤甲部皮肤</p><p class="ql-block">过度美甲、频繁使用指甲油、去光水或进行甲面打磨,可能会导致指甲变薄、干燥甚至感染。保持自然的指甲护理,定期修剪,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美甲产品,让指甲周围皮肤保持健康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