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炎摄影

何太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进入“区影协”这座小小殿堂,近几日便受了视觉之轰击,今日又发布了“会员作品”第二十二期,是为“王炎”。之前不认识,之后无交集,我仅就作品而读图片,喜欢这些形象、光影与构图。此集图片共二十一帧,尤喜第1、2、3、4、5、9、10、13和16,其他亦有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不懂摄影(不懂,又来这里做甚?),但痴迷于文字,我仅(今)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些明暗与色彩。第一帧,可取名“携手”,在我们熟悉的陡街街口,两位年轻人(青葱如玉树)携手而立,他们的前面是那即将沉落下去的夕阳。也许我们不曾在陡街街头的落日下伫立过,也许我们曾被那熟稔的暮色笼罩萦绕过,但不论如何都有一缕柔和的风拂面而过。整个图面大部分色调是暗的,唯那晚霞中挣扎着迸出灿烂的辉煌,灿烂而又如青铜之光芒,辉煌沉郁又如历史。是呀,这仅二十余载的生命在那已燃烧约46亿年的光芒面前,年轻得不能再年轻,像清晨之露、像秋之明月——荞麦地上花开。他们携手,一轮红日从臂间绽放出光芒。你从他们的背影与神态中望出他们的望,不是怅望,那眉目与眸子间透着一个词,叫:憧憬。两旁熟悉的街道(那是N年前半弧的法式建筑)、脚下整齐镶嵌而又磨得圆润的青石板,也许是陪衬、也许都可以虚化;唯这对年轻人,让人的心一直沉,如雾漂浮于山中林间。任何一座城市、边地僻邑也不例外,都有这年轻与古老的交织,光影协奏着一支夜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帧是一面庞涂饰油彩的戏曲人物,表演喷火。截取了人物的侧面,其服饰红多黑少,沉淀了舞台所有的重;火在飞,可时光是沉静的,你能从那燃烧的动势里读出一种重。人物右手挥前,那烈焰就在手势的带领下从嘴里喷出神奇——烈焰红黑的光晕里我看见《酉阳杂俎》的幻影走马灯似闪现。南高原这块山间坝子自古充满神意,六畜兴旺、尘土飞扬,连石头也生崽(取自雷平阳诗意)。王炎老师不知从哪家复古的戏院舞台撷取了这幕,重新拈取了这座边城的传统文化之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幅,“大苹果”,是这座高原古城的标志,那曾经被多人诟病的“烂苹果”现在换成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其文化与象征意义也许要到多年以后才能彰显。我希望它的命运不会堕落到昭城1970、1980年代生人记忆里月牙路口的“老孔雀”,那城南凤凰山的化身竟蜕变成一只狼狈的自嗨者。只晚霞的衬托与“苹果”自身的光芒,让它具有了光影的美学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幅可谓之“窥”,是开篇陡街口那两年轻人的中年时光。看起来是一对知识分子,他们拨开幕布(红色对联的褶皱隐藏着他们的前世吗),接近中年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对这世界的好奇,正是这好奇为桨,助他们度渡过今生之沧海;正是这好奇张开双翼,带他们翱翔于俗世之天际。也许图二和图四撷取自同一坐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七帧命名为“鼓”。第八帧命名为“舞”,我很好奇远处凤凰山斜斜肩上那轮明月,是怎样被她撷入镜头,那般圆那般皎洁?仿佛神意。在它不经意的烛照下,是名之“恩波”的古楼,是舞起绸带的老人,是边城人民幸福愉悦的生活。第九帧可谓“翔”,那个男人沉重的肉身竟然在半空中浮了起来,这一刻,摄影者等待了多少时间?只可以“年”来计算。开篇的序言她自谓:“现在爱上摄影”,“镜头既能记录山河壮阔,也能定格生活中的细腻温柔,它让我懂得,美不在远方,而在对生活的热爱中”,在爱上摄影前的几十年她一直在为这一刻做着准备。所有的风皆非来自空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十帧观者目光首先被店名的灯箱所吸引,因为那里的色、被从暗中凸显出来,可再仔细一寻索,却发现揭示题旨的关键,在于下部三个观望人物背上的字样。我曾经的一个学生,现在常来看望我,他曾经就干着这个工作。我虽未切身进入他的风雨与他的忧喜,可是我知道他的身后也有着一个完整的家庭。谢谢摄影者王老师为我们剖开了一个底层生存的截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帧被巧妙的捕捉与构图,寄托了一种寓意,画上三具肉体(够婀娜)与画下的三具实体恰成对比,在不尽与无限的感慨之中,我的思维超越了常人:曾经的红颜都会变成鸡皮,不论谁最后都将归为虚无;也许作者都未想到的照片主题之一——唯把握好当下方是生命的终极。</p><p class="ql-block"> (5月18日午后匆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公号“昭阳区摄影家协会”,作者王炎,如有喜欢图片的请联系原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