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被讨厌的勇气》第14天。</p><p class="ql-block"> 黄启团老师说:你看到的一切,不过是你内心的投射。</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越想越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见的东西,不会突破我们思想的认知。还有一句话,你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也是这样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选择读《被讨厌的勇气》,在源头上,他和我们中国人的的传统文文化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和我们骨子里的认知有一致性。尤其注重人跟人之间的合作互助,人和人要建立伙伴关系以及人类共同体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阿德勒说,人只有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我通过为共同体,为他人服务,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而不是别人说很好,而是我主观上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我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p><p class="ql-block"> 这个观点是你已有的观点的强化,还是拓展你的观点了呢?你有什么启发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是否要为他人服务,为共同体做贡献,很多人是有疑问的。阿德勒的回答是这样的: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孔子。</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灵魂都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而非因为看见,所以相信。</p><p class="ql-block"> 你更相信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徐静老师谈到工作当中,到底是服从领导的要求去做事,还是按照把事情做好的要求去做事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 我的理解:两者都重要,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最厉害的人往往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朝着最终要把事情做好,也要认真听取尊重领导的建议的方向去努力。</p><p class="ql-block"> 领导能做领导,一定有他的优点,但领导也是人,人都是有局限的。当领导的建议是正确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去学习,去执行领导的建议。当领导的建议有偏差的时候,那么我们应该在做成事和服从领导这两者之间找平衡点。</p><p class="ql-block"> 怎么找平衡点?小鲜老师讲的婴儿能量高的例子也许可以给我们启发。</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一生中能量最高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当他是婴儿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当他是婴儿的时候,他可以无所顾忌地根据自己的本能提出他的要求:我饿了,我困了,我不舒服……而当他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时候,他会受到自己内心的欲望,社会的标准等等限制的时候,他提出问题的勇气会越来越小。</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当一个人,动机和目的越是单纯的时候,越能够摒弃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反而更有勇气指出问题,提出建议。</p><p class="ql-block"> 心底无私天地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读书,思考,记录,其实最终是在构建我们的认知知识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你看到的一切,不过是你内心的投射。</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