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39)遇见自己

优美创富说

<p class="ql-block">每日必做六件事情</p><p class="ql-block">1.晨间实修:已持续119天(调整中)…</p><p class="ql-block">2.写日记:已持续339天</p><p class="ql-block">3.直播:已持续98天</p><p class="ql-block">4.锻炼身体:29天(周末运动)……</p><p class="ql-block">5.听课读书:已持续252天</p><p class="ql-block">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没有复盘就没有翻盘</p><p class="ql-block">像伟人毛爷爷,曾 国藩,蒋~等领袖学习,好的习惯需要不断地坚持,不断的累积,感恩自己每天都持续反省精进自己,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同时也感谢有缘看到我日记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在借假修真,都是在近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健身是见水是水,到后来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如今见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流动,它是需要一个阶段,那我们现在走到哪个阶段遇见自己的这个阶段见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是我?我是谁?</p><p class="ql-block">我发现似乎从来都没有好好的看看我自己从来都没有把焦点和注意力放在我自己的身上,看别人的时候感觉好了解得很透彻,但是到自己这里就有点困惑了,似乎看不清楚,所以这个时候的话,真的是时候好好看看我自己了,好好的静下心来,要跟自己呆在一块儿,像研究一家公司一样研究自己,所以不至于总是在别人面前不愿意提起自己,一提到自己的时候就有一些悲伤的感觉,从来不想提及,想要在人群当中成为那个小透明,不太希望把大家的注意力和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同时也很享受大家把目光投放在自己的身上的那种感觉,两种力量总是或多或少会有冲突!又希望又不希望,所以有的时候会把自己给搞晕,搞得矛盾有内耗内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昨天廖老师在给我做这个呈现的时候,其实内心认同自己是排行老四的时候,那外在就要跟内在是一样的状态,说法一致,这才是真正的承认,承认需要勇气承认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但是改变一个人过去的习惯和模式,这个不太能够瞬间能够得到改变,但是某些时候还是真正需要自己去面对和改变,这个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损失,想想也没有那么困难,就是要做到开开心心的接受,开开心心的承认开开心心的做出来,我就是家里面的老四,我就是能够看见我上面的那个哥哥,我就是在内心和外在,我都接受他这个位置,那又如何,是的,调整好我自己的位置,我觉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认同,从此接受我是家里的排行老师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想要内在稳定,跟自己在一块儿舒服安心,减少内耗,和对抗,就是让自己的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自己合二为一,统一方向一致,有的时候我会会想着外在和内在到底谁听谁的,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子去思考,做任何事情,内心总是会有一个正确的声音,但是往往也会被外在的一些迷惑和诱惑说障碍那个声音,导致内外不一,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内部的这种力量叫做道,我们总是会有一个正确的声音在指引着我们,我们多去听这个内在的指引,胜过听外在一切诱惑的声音,内外合一,也就是我们在内外当中选出来了一个老大,这个老大就是内在的声音,那个一直在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路的声音,我们要听他的,要把它作为意见领袖,要把它作为指引我们方向的那个领路人,我们要遵守他尊重他,推崇他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干,只有一个声音,我们自己也是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不允许,有两个声音,不允许有两个方向,方向两个声音只是消耗,所以当我梳理完,我会发现我内在的声音已经很明显的呈现出来了,而且欢呼雀跃,这个老大终于诞生了,终于能够把外在的一些诱惑的声音给干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里面说了令人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佃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访是以圣人为父,不为目过去彼取此!</p><p class="ql-block">我现在想想多年来被外在的这个声音所蒙蔽所诱惑着,其实我在讲道德经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个概念,知道了这个道理,那时候我还是没有做到,我以为我做到了,但是我没有只讲的时候,我是跟我心在一起的,我是回归我自己的,我在讲的时候,我是在道中,我不会收到任何外在的事务所影响,我能够守住我的中心,但是换个时间换个其他时候,人事会受惯性的影响,条件反射又会受外界的影响,有的时候是后知后觉,有的时候能够瞬间觉察到自己,没有尊重自己的内心去走,一个人为什么心会没有力量?,就是因为它长时间没有看见自己的心,没有尊重自己的心,没有跟着自己的内在的心去走,忽视了他,没有把他当成老大,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就像一家公司,所有人没有把老大放在眼里,老大说往东走,大家往西走,往南走,往北走,就是不按照老大的指引去走,削弱老大的力量,大家只是自己拥有的认知,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种做法非常愚昧!</p><p class="ql-block">一个违心的人做一件事情又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呢?,心才是自己的主宰,心才是自己的老大自己的核心,他是王,千万不要搞错了顺序,否则一败涂地,最终后果不可收拾!最后自己会变得六神无主手无足措,不知道自己是谁把自己给弄丢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很多时候为什么自己会没有力量?,这回有了原因和答案,因为你没有和自己在一起,因为你没有尊重你自己的内心,听他的做他希望做的事情,你会浑浑噩噩,你会很痛苦,感觉做了很多事情,感觉自己很忙,把自己安排的很多事,但是没有一件事情让自己会开心的,现在找回了这个王,找到了这个老大找到了这个指挥家,那么从此只有一个声音,他让做的事情就干,他不让做的事情坚决不干,这自然而然能够实现内外统一!</p><p class="ql-block">就像圆规一样,我们那颗心就像圆规的那根针,永远是定在那里,看清方向把好关,圆规的脚永远是在动的,所以这也是陈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的脚步可以很快,但是心不能急,要我说心不是不能急,心是不能动,不被万物所动,永永远远的安住在那里,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心永远是如如不动的。定才生慧!定才能够让一个人稳下来,</p><p class="ql-block">人与人之间拼的是什么呀?</p><p class="ql-block">拼的不就是谁更能够坚守自己的并且达成自己的目标的能力,如果在行近的过程当中,你都已经乱了阵脚,忘记了自己的目标,你怎么能达成自己的梦想呢?</p><p class="ql-block">只有定下来心定下来,找到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从一开始到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在此期间不被外在任何事务所动摇!</p><p class="ql-block">因为现在的迷惑真的太大了,动不动诱惑的信息太多,打折便宜限时优惠,当你还没有想好的时候让便宜冲昏了的头脑,忘记了自己真实的需求,于是就买下来了,回头看,哎呀,不太适合自己,太过于冲动!</p><p class="ql-block">有的人内在比较匮乏,总是觉得要的不够,贪得无厌,既要又要还要,永远没个够,贪字头上一把刀,往往会被外在的买的越多,送的越多说迷糊,认为自己贪到便宜了,这都是内在匮乏所致</p><p class="ql-block">当给自己要得多的时候,要的越多,永远觉得还不够,对金钱或者物欲贪婪的人,往往也留不住钱或者关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以即使是得到了也是留不住的,</span>外在的物欲没有办法填满内心的匮乏,因为他这种能量振动频率和丰盛不匹配!</p> <p class="ql-block">深度与自己链接,是一种内在的觉察和连接过程,需要我们放下外界的干扰,回归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增强内在稳定性和创造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哲学视角,帮助你更深入地与自己建立联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 培养「自我觉察」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 **写「直觉日记」**:每天记录瞬间的直觉、身体反应或情绪波动(例如:“今天突然感到焦虑,但不知道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回顾,寻找这些直觉背后的深层需求。</p><p class="ql-block"> - **练习「第三视角观察」**:在情绪涌现时,想象自己抽离出来,像旁观者一样描述自己的状态:“我注意到自己正在愤怒,这种愤怒可能源于被忽视的感受。”这种元认知能力能减少被情绪吞噬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 **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对内心的声音不断追问“为什么”。例如:“我想要成功”——“为什么成功对我重要?”——“因为能被认可”——“为什么被认可如此关键?”……直到触及核心信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 通过身体重新连接自我**</p><p class="ql-block"> - **尝试「身体扫描冥想」**:闭上眼睛,从脚趾开始逐部位觉察身体的感受(紧绷、温度、麻木等),不评判只是观察。身体往往是潜意识的信使。</p><p class="ql-block"> - **自由舞蹈或即兴运动**:关闭大脑的逻辑控制,让身体随本能摆动,你会发现某些动作可能释放压抑的情绪(如蜷缩代表不安,张开双臂象征渴望自由)。</p><p class="ql-block"> - **饥饿/饱足实验**:在安全范围内,偶尔刻意延迟进食,观察身体饥饿时的真实反应(是生理需求,还是情绪填补?)。同理,在饱足后觉察“停下”的临界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3. 与潜意识对话:非理性表达**</p><p class="ql-block"> - **「梦境记录与分析」**:梦境是潜意识的隐喻。记录梦境后,尝试用象征符号解读(如“迷路”可能代表现实中的方向迷失)。</p><p class="ql-block"> - **自由绘画/涂鸦**:用颜色和形状直接表达情绪,完成后问自己:“这幅画想告诉我什么?”抽象表达常能绕过理性防御。</p><p class="ql-block"> - **「内在角色扮演」**:假设内心住着不同人格(如严厉的批评者、受伤的小孩、智慧老人),用空椅子技术与他们对话,整合分裂的自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4. 创造「孤独仪式」**</p><p class="ql-block"> - **定期数字断联**:在固定时间段关闭电子设备,脱离外界信息输入,让大脑回归内源性思考。</p><p class="ql-block"> - **自然沉浸法**:独自走进自然环境(公园、山林),专注观察一片树叶的纹理或水流的声音,这种“微观专注”能激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DMN),促进自我反思。</p><p class="ql-block"> - **设计「自我仪式」**:例如每月一次“自我复盘夜”,用蜡烛、音乐营造神圣感,回顾成长轨迹并写下给未来自己的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5. 探索「核心创伤与渴望」**</p><p class="ql-block"> - **绘制生命时间线**:标出过去重大事件(尤其是童年经历),分析它们如何塑造了你现在的行为模式。例如,幼时被否定的人可能发展出过度努力的补偿机制。</p><p class="ql-block"> - **书写「未寄出的信」**:给伤害过你的人或曾经的自己写信,不追求原谅,只为释放被压抑的情感能量。</p><p class="ql-block"> - **价值观排序练习**:列出20个你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如自由、安全、创造力),强制删除至只剩3个,这个过程会暴露你真正的生命驱动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6. 接纳「阴影自我」**</p><p class="ql-block"> - 我们常因社会期待压抑某些特质(如攻击性、依赖性),尝试在安全环境中允许它们短暂浮现。例如:</p><p class="ql-block"> - 对镜子练习说:“我允许自己有时软弱。”</p><p class="ql-block"> - 用艺术形式表达“不被接受”的部分(如写一首愤怒的诗)。</p><p class="ql-block"> - 理解荣格的“阴影理论”:被压抑的阴影不会消失,但整合它能带来更完整的自我认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7. 用哲学思维重构意义**</p><p class="ql-block"> - **践行斯多葛学派「二分法」**:区分什么是你能控制的(如自己的行动),什么是不能控制的(他人评价),将精力聚焦于前者。</p><p class="ql-block"> - **存在主义追问**:如果生命只剩一年,我会如何生活?这个思考能剥离社会规训,逼近真实自我。</p><p class="ql-block"> - **禅宗「初心」练习**:每天做一件寻常事(如喝水)时,假装是第一次体验,打破自动化反应带来的麻木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关键提醒:**</p><p class="ql-block">- **耐心**:与自我链接像培育植物,需要持续浇灌而非急于收割。</p><p class="ql-block">- **非评判**:即使发现内心有矛盾或阴暗面,也以科学家的客观态度观察而非谴责。</p><p class="ql-block">- **行动验证**:内在觉察需与外显行为结合,例如意识到“渴望被认可”后,可尝试主动展示脆弱而非表演完美。</p><p class="ql-block">最终,深度自我链接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为了更真实地存在——看见自己的光明与阴影,并在这种完整中生长出温柔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