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日记(十三)》——2025年第一次骑行暨杭州万人骑行嘉年华活动

曹清明

<p class="ql-block">  一觉醒来,看看手机已是接近凌晨三点多,天还黑着,我关闭了原来手机闹铃设置的4点50分时间。5点钟,我整理好东西和充气气筒,出了女儿家,骑上红色共享单车,在已现光亮中向5公里外的我的家奔去。</p><p class="ql-block"> 路灯还在亮着,只是大地已不在乎它的光亮是否明亮,天空已是夹杂着深蓝,遥远的天空散放着红色的朝霞。这是2025年4月26日,杭州的日出时间是5点20分。我今天是参加杭州组织的2025年万人骑行嘉年华活动拱墅区分会场骑行活动。这是今年第一次骑行活动,也想通过参加活动唤醒骑行记忆,检验一下自己的体能情况。自从去年母亲去世后,身体接连不断有三次出现“炎症”,春节后我开始自行进行饮食调理身体,自我感觉身体状态开始好转。</p> <p class="ql-block">  杭州是很美的城市,它除了独有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质外,还不断再涵养着现代气息,那种兼容并蓄、通古纵今、朝气蓬勃吸引着年轻人,也吸引着陪同子女落户杭州的中老年人。在这里,只有你做不到,几乎没有城市想不到的。我在这里,想骑行,有“队伍”,想徒步登山,有“队伍”,想喝酒,有“队伍”……</p><p class="ql-block"> 我在去往20余公里外集合点的途中,不自觉又想起老妈。和老妈一起生活的时光里,每一次骑行,老妈似乎都习惯在提醒我,吃的糖、水果、水都带上了吗?明明已经都带了,也还是答应着她“带了”,有时特意把钥匙放下,回过身来“埋怨着她”,怎么不帮我想着点,她还说:什么事都赖我。而每次骑行归来,我都买点“饮料和糖果”一类给她,她喝着,笑着说:甜。只是这次老妈想再来杭州的愿望落空了,我也遗憾地失去了亲自驾车拉着老妈,让她感受一下自己子女亲自开车她坐车的欢乐,真是“子欲孝而亲不待”。</p> <p class="ql-block">  2025年杭州万人骑行嘉年华的一个篇章,拱墅区分会场以“品千年文脉,行一路好运”为主题。我到集合点时间还早,工作人员也才过去一会儿。我只好让他们的“志愿者”小青年帮我拍了几张现场的照片。然后就签到,领取包包。一个人向我走来,根据照片询问我的名字,原来他“按图索骥”找到我,我们聊了起来。他是我们一个骑行群队伍的“新天地”,他也愿意拍照。人和人的相遇真是巧了,他也是和我同在徒步登山群“飞龙登山队”的,年会上他登台唱了歌,我登台朗诵了自己写的作品,更巧的是,我们同姓“曹”,他祖籍山东父辈随部队南下,留在杭州,他就在杭州出生成长。据说我祖辈闯关东到东北,而今我随女儿安家而迁居杭州。参加活动的人陆续到了,开始了正式活动。拱墅区骑行线路以谢村段公园为起终点,沿运河绿道蜿蜒伸展。骑友们穿梭于经改造的工业遗存之间:昔日的渣土码头蜕变为生态公园,龙门吊、吊机等工业设备化身景观地标;泥浆池改造的下沉广场与水生花园错落有致,几何堆场保留着城市发展的肌理记忆。途经平安桥时,古运河的漕运历史与在建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暂名)遥相呼应,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的“油罐”演艺中心更以先锋姿态展现着大运河新城的创新活力。“骑在运河畔,既能触摸工业文明的印记,又能感受城市更新的脉动,这种体验太独特了!”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特别设置“运河记忆”摄影角,我自然不会放过打卡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