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到上海

Ada Jin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明清时期的苏州,是江南文化的巅峰,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康熙年间,沈寓曾感叹:“东南财赋,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乾隆年间,苏州更被誉为“宇宙间一大都会”。嘉庆时人也称赞苏州:“人间都会最繁华,除是京师吴下有。” 苏州不仅是商品交易中心,更是丝绸、棉布、金融、刻书、金银首饰等行业的核心。这里的人们崇尚文学艺术,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张岱曾戏谑地说:“吾浙人极无主见,苏人所尚,极力模仿。”苏州的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的苏州,以状元辈出闻名,仅清代就有26位状元出自苏州,占全国的22.8%。苏州的文化人物众多,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深度与多元性。苏州的园林、昆曲、诗词,无不体现着美与智的融合。苏州园林,如退官和不仕者的避世之所,是吴太伯精神的延伸。苏州香山帮工匠闻名全国,以蒯祥领头建造的故宫中的乾隆御花园,展现了苏州园林的影响力。苏州昆曲,融美术、音乐、工艺、文学为一炉,是“文化的音乐”,展现了艺术化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南文化,不仅仅是诗性的、美学的意义,更是文化深度与高度的象征。明清时期的江南,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江南进士的数目,尤其是考试“首选”的人数,远超其他地区。江南文化,既有王阳明、顾炎武等圣贤士大夫精英文化的传统,也有《梁祝》、《白蛇传》那样深入人心的民间文化传统。江南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成为一口至今也没有穷尽的深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与江南的共同体,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延续。从上海文化的底蕴看,上海的多样性与江南文化密切相关。从历史看,江南文化构成上海文化的内容,江南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上海的血脉。进入近代,上海快速崛起,取代苏州和杭州,成为现代江南的中心城市。百年间,“江南”逐渐变成了“上海的江南”。新江南的阶段,即上海与江南文化版图的重新整合,上海在重新梳理江南文化、牵动振起江南文化方面,具有更多的主体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苏州到上海,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经济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旅程。苏州的文化底蕴,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上海的崛起,也带动了江南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看到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与创新。江南文化,不仅是江南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