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39(7)通过持续地冥想一物或心住一境之方式(来达到身心的安宁明净)。</p><p class="ql-block"> 此种方式时东西当各个修行流派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如意守丹田或穴位,观想自己坐在一朵莲花之上,将注意力集中于面前香火之上,将注意力放于一首音乐之上等等,皆属此种方法。这是全人类都使用的集中精神、安定心意的方法。“通过持续地冥想一物或心住一境之方式”将心灵稳定住。佛陀说过:“定心一处,无事不办。”定心一处或系心一物,不能成就正觉,但能很好地成就世间和人生事业。</p><p class="ql-block"> 1.40(8)通过全神贯注的想象将自己化身为任一事物(如一朵花、一座山、一片云、一团火等等)——这些事物可以是无穷小,也可以是无穷大(来达到身心的安宁明净)。</p><p class="ql-block"> 因为很多烦恼和障碍皆源自人们的狭窄自我和定式思维,通过“化身为任何事物”的方式来拓展我们的境界和打破定式思维,即可达到化除人生和修行之路上的种种障碍而实现身心的安宁明净。上节经文1.39教导“持续地冥想一物或心住一境”,是“有对法”,即冥想者与冥想物是二非一;此节经文教导“将自己化身位任一事物”,是“无对法”,即观想者与被观想物混为一体,是一非二。从修行层次上来看,有对法是低级禅定法,无对法是高级禅定法。因为无对法更能体现“瑜伽”一词之本意——相应和结合。有对法禅定是有我有物;无对法禅定是无我有物(也可以理解成无物无我);终极禅定(即三摩地)则是能所(主客)双泯,无我无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