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少年出现厌学等心理危机是大脑发育与社会适应的阶段性挑战,家长要帮孩子重建心理韧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步打造“冷静角”:在家选个安静角落(如阳台、书房),准备以下物品:放解压玩具(如捏捏乐),握力器 (5~10千克),情绪激动时可捏握力器10次,身体紧绷感会减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薰衣草香薰或放轻音乐,让孩子深呼吸5次,闻着香味、听着舒缓声音,怒火会慢慢降温;准备纸笔,让孩子记录当下情绪或乱涂乱画,把乱糟糟的情绪倒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改变沟通话术:把“别玩手机了”,变为“我们一起规划课后时间”,有助于激活前额叶执行功能;把“考不上重点人生就毁了”,变为“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一起面对”,可抑制杏仁核过度激活;把“你看人家多优秀”,变为“你上周的进步让我骄傲”,帮助孩子释放多巴胺。</p> <p class="ql-block">有些6~13岁的孩子会遇到童年情绪障碍。有的孩子特别害怕分开,离开家人就极度恐慌,甚至出现肚子疼、做噩梦等身体反应;有些孩子会反复问“妈妈你会不会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焦虑可能持续几周甚至更久;有些孩子对特定事物异常恐惧,比如怕黑怕到整晚开灯睡觉,一到考试就发烧拉肚子,有的孩子在游乐场总躲在家长身后,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有的孩子在二宝出生后“退化”,开始尿床、要喂饭,甚至故意打弟弟妹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家长要理解,这不是孩子的错,要理解和陪伴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设立 15分钟“专属陪伴时间”,全神贯注陪孩子做喜欢的事。不要急着说“这有什么好怕的”,而要当好孩子的“情绪翻译官”,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害怕,能告诉我更多感受吗?”给孩子准备情绪卡片(画着笑脸、哭脸等),指认当前心情,还可以借助绘本等帮孩子理解抽象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总之,给孩子的专属陪伴以及高质量陪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要让孩子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是让孩子的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愿每一位家长多些耐心,给孩子足足的安全感,加油哦!</p> <p class="ql-block">据《健康时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