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创伤

斜阳若影

<p class="ql-block">一、心理创伤</p><p class="ql-block">(一)创伤的概念: </p><p class="ql-block">1、受伤、死亡或给自我或他人的身体完整性带来威胁,并在发生时引发人们慌张、恐惧或无助的感觉。其中对创伤事件的体验、个人的理解 (早期创伤) 决定其是否成为创伤。 </p><p class="ql-block">2、常见的创伤类型: </p><p class="ql-block">遭受暴力事件:殴打,家暴,性侵 </p><p class="ql-block">遭受灾祸:地震,暴雨,洪水,疾病,战争 </p><p class="ql-block">遭受丧失:亲人离世,友情或爱情破裂,流产,股票崩盘,盗窃或诈骗,童年抛弃。</p><p class="ql-block">(二)创伤后的反应 </p><p class="ql-block">第一种:急性应激障碍 </p><p class="ql-block">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p><p class="ql-block">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p><p class="ql-block">1.个体曾面临过死亡或死亡成胁、实际的或威胁性的重大伤害、实际的或成胁性的性侵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亲身经历事件,目击事件,得知发生在亲密的人身上的暴力事件、意外性死亡或死亡成胁,反复经验或极端暴露于令人厌恶的事件细节。 </p><p class="ql-block">2.在侵入性、负性心境、分离、回避和唤起这五个类别的任一类别中,至少有以下9种症状在创伤后开始出现或恶化。</p><p class="ql-block">(1)侵入性症状 </p><p class="ql-block">①反复出现的、不由自主的闯入性的有关创伤事件的痛苦回忆 </p><p class="ql-block">②反复出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噩梦 </p><p class="ql-block">③解离反应(如闪回),个体的感受和行为就像创伤事件再次发生了一样 </p><p class="ql-block">④对引发创伤事件回忆的内在和外在线索表现出强烈、持久的痛苦或生理反应 </p><p class="ql-block">(2)负性心境 </p><p class="ql-block">⑤持续地不能体验到正性的情绪 </p><p class="ql-block">(3)分离症状 </p><p class="ql-block">⑥环境和自我的现实感发生了改变 </p><p class="ql-block">⑦不能回忆起创伤事件某个重要方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4)回避症状 </p><p class="ql-block">⑧尽量回避创伤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 </p><p class="ql-block">⑨尽量回避能够唤起关于创伤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的外部提示。 </p><p class="ql-block">(5)唤起症状 </p><p class="ql-block">⑩睡眠障碍 </p><p class="ql-block">⑪易激惹的行为和愤怒的爆发 </p><p class="ql-block">⑫过度警觉, </p><p class="ql-block">⑬注意力有问题 </p><p class="ql-block">⑭过分的惊跳反应</p><p class="ql-block">3.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为创伤后的3天至1个月 </p><p class="ql-block">4.这种障碍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p><p class="ql-block">5.这种障碍不能归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且不能用“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更好地解释。</p><p class="ql-block">第二种 创伤后应激障碍 </p><p class="ql-block">长期来看,个体主要会出现以下四种症状: </p><p class="ql-block">(1)闯入性记忆:创伤以闯入脑海的念头、闪回或噩梦的形式重现,虽然有些零碎、不完整,但是感觉非常逼真,就像真的事件发生一样,以致个体重新体验到当初的情绪和感觉,其强烈程度也相差无几。 </p><p class="ql-block">(2)回避:个体活动或行为的目的,是避免一切可能唤醒精神创伤的事件,身体上避开可能唤醒精神创伤的一切线索。</p><p class="ql-block">(3)心境和认知的改变:这包括无法回忆起事件重要方面的内容,持续的消极认知,因为事件而责备自己或他人,弥散的消极情绪,对重要活动缺少兴趣或不再参与,感觉与他人分离,或无法体验到积极情绪。 </p><p class="ql-block">(4)高警觉:总是感到唤醒过度,可能表现为易怒、容易受惊吓或过度警觉、失眠、难以集中注意</p><p class="ql-block">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标准:</p><p class="ql-block">以下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人、青少年以及六岁以上的儿童:</p><p class="ql-block">1.个体曾面临过死亡或死亡威胁、实际的或威胁性的重大伤害、实际的或威胁性的性侵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亲身经历事件,目击事件,得知发生在亲密的人身上的暴力事件、意外性死亡或死亡成胁,反复经历或极端暴露于令人厌恶的事件细节</p><p class="ql-block">2.至少有以下1种闯入性症状 </p><p class="ql-block">(1)反复出现的、不由自主的、闯入性的有关创伤的痛苦回忆,儿童表现为反复地玩以剑伤为主题的游戏 </p><p class="ql-block">(2)反复出现与事件相关的噩梦 </p><p class="ql-block">(3)解离反应(如闪回),个体的感受和行为就像创伤再次发生了一样 </p><p class="ql-block">(4)表现出强烈、持久的痛苦或生理反应 </p><p class="ql-block">3.至少有以下1种回避症状: </p><p class="ql-block">(1)回避内在的创伤唤醒源 </p><p class="ql-block">(2)回避外在的创伤唤醒源 </p><p class="ql-block">4.至少有以下3种(儿童2种)在创伤后开始出现或恶化的认知和心境的消极变化: </p><p class="ql-block">(1)无法回忆起创伤重要方面的内容 </p><p class="ql-block">(2)对自己、他人或世界抱有持续的、夸大的消极预期 </p><p class="ql-block">(3)因为创伤而持续地过度责各自己或他人 </p><p class="ql-block">(4)弥散的消极情绪状态 </p><p class="ql-block">(5)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度显著降低 </p><p class="ql-block">(6)感觉与他人分离或疏远 </p><p class="ql-block">(7)持续地无法体验到积极情绪 </p><p class="ql-block">5.至少有以下3种(儿童2种)在创伤后开始出现或恶化的唤起和反应性的变化: </p><p class="ql-block">(1)急躁的或攻击性行为 </p><p class="ql-block">(2)鲁莽的或自我毁灭的行为 </p><p class="ql-block">(3)高度整觉 </p><p class="ql-block">(4)夸张的惊吓反应 </p><p class="ql-block">(5)注意力问题 </p><p class="ql-block">(6)睡眠障碍 </p><p class="ql-block">6.症状在创伤后开始出现或恶化,至少持续了1个月 </p><p class="ql-block">7.造成了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交、职业等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p><p class="ql-block">8.无法被药物等其他物质的生理效应解释 </p><p class="ql-block">第三种:创伤后成长 </p><p class="ql-block">有一些人在经历创伤后,可以从创伤中自我复原。这些自我复原的人,不但没有面临心理问还获得了心理上的成长。 </p><p class="ql-block">(三)创伤的处理:PTSD的转介与治疗 </p><p class="ql-block">创伤复原的三个阶段 </p><p class="ql-block">1.安全的建立 </p><p class="ql-block">2.回顾与哀悼 </p><p class="ql-block">3.重建与正常生活的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