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直解

兰香

<p class="ql-block">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有些人特别迷恋诗歌而不能自拔,有些人特别迷恋自己的容貌而不能自拔,有些人特别迷恋色情而不能自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些人沉溺于毒品和色情,这是“受蕴”炽盛;有些人沉溺于想象,这是“想蕴”炽盛;有些人沉溺于强迫性的行为之中,这是“行蕴”炽盛。总之,无论我们陷溺于哪一蕴的炽盛之中,都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苦痛之源。五蕴织盛苦是八苦中最深层之苦,也是最强烈之苦,前七苦都可以视作是这一苦的延伸和变现。</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福贵还是贫贱,也无论是生于东方,还是西方,上述印度文化归纳出来的基本“八苦”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讲“众生平等”。息苦之道唯有包括瑜伽在内的种种生命修行而获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方可最大限度和最圆满最彻底地解决之。但在未最圆满彻底地解决众苦之前,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方便法门呢?有的,那就是此处帕坦伽利教导我们的“通过对痛苦背后的那个觉知(来达到身心的安宁明净)”。</p><p class="ql-block"> 觉知就是觉照。“觉照”的意思是像一个无形的探照灯或太阳那样的持续不断地照着。对觉照的修行如对诚的修行,是即功夫即本体,即本体即功夫。觉照有两种修行方式,一种是主体式修行,另一种是客体式修行。</p><p class="ql-block"> 主体式修行:把自己认同为那个高高在上的太阳或上帝,并从这个太阳或上帝那里(即从自己那里)持续不断地发出光明和力量,去照耀和改善遥远的、艰难生存于地面上的那个可怜的小我的身心内外的一切痛苦。如此觉照不止,可以通过静态禅定或动态禅定来如法修行。</p><p class="ql-block"> 客体式修行:将自己认同于现在这个身心。观想有一个太阳或上帝高悬于上方,这个太阳或上帝时刻发出光明和力量,照耀和改善着我的身心内外一切苦痛。如此觉照不止。</p><p class="ql-block"> 唐代有个禅师叫天王悟,临死时,痛得乱叫。他的徒弟说:“师父呀,你轻声点行不?都说你是有道之人,临死还那么痛苦地叫喊,传到外面去,我们不好做人啊!”天王悟便问他:“你知不知道我现在很痛苦?”徒弟说:“当然知道呀。”禅师又问:“那你想不想知道在这痛苦之中,有一个不痛的?”徒弟说:“想呀。”天王悟就对他说:“哎呦哎呦——这个是不痛的,你懂不懂?”徒弟傻愣愣地说:“不懂。”天王悟禅师叹了口气说:“不懂就算了。”两腿一盘,走了。</p><p class="ql-block"> “这痛苦之中,有一个不痛的。”这个“不痛的”就是那个觉照。这种禅修方法很难说清其源头,因为佛家在使用这个方法,道家在用,基督教也在用,瑜伽同样在用。所以说,觉照是古今中外的共法。“共法”的意思是大家都在使用的方法,不是谁家所独有。所不同者是,基督教将这个“觉照”人格化(或神格化)为上帝,而瑜伽、道家和禅宗不将其人格化或神格化,觉照就是觉照——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无形无象的、全知全能的、不生不灭的、慈悲智慧的“东西”在某个高悬之处时刻觉照着身心,呵护着身心。这个无处不在的、高悬于某处的“觉照”就是“痛苦之中”那个“不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