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病趣味多

医者仁心——王兆宏

<p class="ql-block">【音乐与情志】</p><p class="ql-block"> 治疗情志之疾,需要医生构思灵巧,让病者移情易性。</p><p class="ql-block"> 清代,松江县名医秦明章,此人治病方法怪异,而且精通诗词音律。有一次,有位姓方的官吏生病卧床,两颊潮红,四处求医问药,皆不见效,后来请秦明章前来诊治。</p><p class="ql-block"> 秦明章来到官邸,细心望闻问切之后,笑说:“老爷,此病大概是因不善官场逢迎,心中郁闷而致吧?”病人称赞秦明章的高明,自己最近确实为此而烦恼。</p><p class="ql-block"> 于是,秦明章邀来梨园女伶,令她们用琵琶弹奏《浔阳秋月》。方大人闭目静听,好似来到了枫叶荻花秋风瑟瑟的浔阳江上,鱼舟缓缓驶回港湾,港湾的鱼舟上又飘起冉冉炊烟。听着听着,方大人两颊渐渐退红,顿觉舒服许多。</p><p class="ql-block"> 次日,秦明章又带来两名童伶,让他们在病榻前串演《红梨记》中的“醉鬼”那场,方大人乐得笑出了声,打嗝少许,浑身又舒坦了不少,不久便痊愈了。</p><p class="ql-block"> 事后,方大人宴谢秦明章,席间方大人笑问:“先生不曾用药,却治好了本官的病,其中的巧妙之处可否传授?”</p><p class="ql-block"> 秦明章笑着说:“我用的是古方。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此乃诗歌音乐之妙。大人病愈,正是我用音乐治疗所致。”</p><p class="ql-block"> 方大人连连称赞说:“神医妙方,赛过华佗啊!”</p><p class="ql-block">【音乐与食欲】</p><p class="ql-block">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将宫、商、角、徵、羽五音,归属于脾、肺、肝、心、肾五脏,认为五音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脏腑的条达,神志的摄养有调节作用。明代医家龚廷贤《寿世保元》中论述音乐疗法时说:“脾好宫声,闻声即动而磨食。”认为音乐可促使脾升清、胃降浊,增强消化和吸收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现代医学也认为:美妙动听的音乐是一种规律的声波振动,同时也是一种物理能量。这种徐疾迟缓,轻松悠扬的音律,辉使人的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振动,有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节律,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平衡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各系统的功能,增进健康,延缓衰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