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明雨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明时节,张氏家族啟可公房系的族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啟可公三世仲节公坟前。掌才站在仲节公坟前,望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作为啟可公的直系后裔,他肩负着主持今年祭祖仪式的重任。雨水打在坟前石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家族四百余年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吉时到,祭祀开始!”随着掌才洪亮的声音,全场肃立,行跪拜礼,大家动作庄重而虔诚,额头触地的瞬间,仿佛能感受到先祖的注视。坟前香烛、纸钱燃烧,袅袅青烟中,诵祭人开始诵读祭文,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仲节公坟前回荡,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屏息凝神,角落里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祭文诵读完毕后,族中长辈开始讲述仲节公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啟可公随总兵刘显入川评定叛乱迁徙过来,并在建武任职定居,其子守亮公任金鸡营守备,其孙仲节公为副总兵,后落业于长官司(今威信县旧城镇)。听着这些故事,掌才仿佛看到了先祖们军管屯田的身影,也理解了为何弓箭会成为张姓的家族图腾。</p><p class="ql-block"> 啟可公21世张君政的儿子第一次参加这样正式的祭祖活动。作为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他起初对这套繁复的仪式感到不解,甚至觉得有些迂腐。但当看到族人们虔诚的祭祖仪式时,他内心某处被触动了,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我是谁,从何处来”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 仪式结束后,族人们在仲节公后裔张治华家摆起了流水席。掌才及组织者安排各支系的族人交叉就坐,让年轻一辈有机会相互认识。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场景,大家明白:“祭祖不是为了走形式,而是要让散落的枝叶记住,他们同出一根。”雨水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充满生机的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大家一致聊到,家族需要在保持传统核心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建立家族微信群方便日常联系,设立教育基金奖励优秀学子,让“耕读传家继世长”。有的提议开发一个电子家谱APP,让分布全各地的族人都能随时查阅家族历史。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建议,得到了在场许多人的赞许。夕阳西下,大家还余兴未尽,畅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各位族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必将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