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春生站在三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那份WY出版社研讨会的邀请函。38岁的他,鬓角已见零星白发,眼镜后的双眼却依然闪烁着对文学的热爱。</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这次长沙的研讨会您真的要去吗?"助教小林探头进来,"听说这次有很多知名学者参加。"</p><p class="ql-block">"去,当然去。"张春生转过身,微微一笑,"艾略特研究是我的专长,这次有机会与同行交流,再好不过。"</p><p class="ql-block">长沙的十月,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张春生拖着行李箱走进酒店大堂时,研讨会签到处已经排起了长队。他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前方一个纤细的背影。</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位身着深色西装的女性,乌黑的长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露出白皙的后颈。她正低头填写资料,姿态优雅得如同一幅水墨画。张春生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直到对方转身,他才慌忙移开视线。</p><p class="ql-block">"您好,请问您是来参加研讨会的吗?"一个清亮的女声在耳边响起。</p><p class="ql-block">张春生抬头,对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近距离看,这位女士约莫35岁,五官精致,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p><p class="ql-block">"是的,我是三江大学的张春生。"他有些局促地回答,注意到对方胸牌上写着"李云霞 北方外国语大学 英语文学博士"。</p><p class="ql-block">"原来是张教授!"李云霞眼睛一亮,"我读过您关于T.S.艾略特《荒原》中东方意象的论文,观点非常独到。"</p><p class="ql-block">张春生感到耳根发热,没想到自己的文章会被这样一位优雅的女士记住。接下来的签到过程中,他们简单交流了几句,得知李云霞是北外的副教授,研究方向是二十世纪英美诗歌。</p><p class="ql-block">研讨会的第一天,张春生坐在会场后排,目光却不自觉地寻找着那个深色身影。当李云霞上台作关于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关系的报告时,他被她清晰的逻辑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深深吸引。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珠玑,偶尔引用的诗句更是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茶歇时,张春生鼓起勇气走向正在倒茶的李云霞。</p><p class="ql-block">"李博士,您刚才的报告非常精彩。"他递过一杯茶,"特别是您对庞德《华夏集》中'转化'概念的解读,给了我很大启发。"</p><p class="ql-block">李云霞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张春生的手,两人都微微一怔。</p><p class="ql-block">"谢谢,张教授。"她抿了一口茶,"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关于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的时间观..."</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他们在茶香中展开了深入的学术讨论,周围嘈杂的人声仿佛都远去了。张春生发现,李云霞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思维敏捷,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更令他惊喜的是,他们对许多文学作品的感受竟如此相似。</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研讨会转眼即逝。最后一天晚上,主办方在湘江边的餐厅安排了晚宴。张春生和李云霞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靠窗的位置,窗外是夜色中波光粼粼的江水和远处闪烁的灯光。</p><p class="ql-block">"会议结束后有什么计划?"张春生小心翼翼地问道,手中的红酒在灯光下泛着深红色的光泽。</p><p class="ql-block">李云霞轻轻摇晃着酒杯:"我订了后天的机票回北京。明天...本来想去岳麓书院看看。"</p><p class="ql-block">"我听说韶山离这里不远,"张春生心跳加速,"毛主席的故居。我一直想去,但总没机会..."</p><p class="ql-block">"真的吗?"李云霞眼睛一亮,"我也一直想去!大学时读《沁园春·长沙》,就对那片土地充满向往。"</p><p class="ql-block">一阵沉默后,张春生深吸一口气:"如果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就当是...学术考察?"</p><p class="ql-block">李云霞笑了:"好啊,张教授。我很期待这次'学术考察'。"</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他们在酒店大堂汇合。李云霞换了一身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色长裤,头发扎成马尾,看起来比会议上更加年轻活力。张春生则穿着浅灰色POLO衫和牛仔裤,努力掩饰自己的紧张。</p><p class="ql-block">去韶山的大巴上,他们并排坐着。起初还有些拘谨,但随着话题转向共同喜爱的作家,气氛逐渐轻松起来。李云霞谈起她在牛津访学时参加的诗朗诵会,张春生则分享了他带学生排演莎士比亚戏剧的趣事。两小时的车程在欢声笑语中飞快过去。</p><p class="ql-block">韶山的阳光明媚却不灼人。他们跟随导游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在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李云霞轻声背诵着《沁园春·长沙》中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张春生接上下一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交织,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p><p class="ql-block">中午,他们在景区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用餐。木质的桌椅,墙上挂着老照片,窗外是郁郁葱葱的山景。张春生点了几道湖南家常菜,特意嘱咐厨师少放辣椒。</p><p class="ql-block">"你平时也这么细心吗?"李云霞夹起一筷子小炒肉,笑着问道。</p><p class="ql-block">张春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习惯了。前妻...胃不好,不能吃辣。"话一出口,他就后悔提及过去。</p><p class="ql-block">李云霞却自然地接过了话题:"我前夫是四川人,无辣不欢。离婚后我才发现,原来清淡的菜也可以这么美味。"她的坦诚让张春生松了一口气。</p><p class="ql-block">他们分享了各自的婚姻经历——张春生的前妻受不了他沉迷书本的个性,五年前带着女儿去了加拿大;李云霞则是因为前夫无法理解她对学术的热情,最终选择了和平分手。</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觉得,找一个能理解你工作的人很重要。"李云霞望着窗外的山景说道,"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把文学不仅当作职业,更当作生命一部分的人。"</p><p class="ql-block">张春生点点头,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共鸣感。他从未想过,在38岁这年,会遇到一个如此理解自己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下午,他们避开人群,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散步。路两旁是茂密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吗,"李云霞突然停下脚步,"我第一次读到你那篇关于艾略特的论文时,就在想,这位作者一定是个内心丰富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春生感到心脏漏跳了一拍:"为什么这么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你看到了《荒原》中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微情感。"她转过身,直视着他的眼睛,"就像现在这片竹林,大多数人只会说'很美',但你一定会注意到阳光穿过竹叶时的变化,风声中的韵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春生呆住了。她说的没错,他确实正在心里构思着如何描述这一刻的景象。这种被完全理解的感觉让他既惊喜又惶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程的大巴上,李云霞因为疲惫靠窗睡着了。她的头随着车辆的颠簸轻轻摇晃,最终落在了张春生的肩上。张春生僵直着身体不敢动,生怕惊醒她。透过薄薄的衬衫,他能感受到她均匀的呼吸和淡淡的茉莉香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心动的感觉了。不是年轻时那种炽热的冲动,而是一种温暖的、踏实的情感,如同冬日里的一杯热茶,温暖而不灼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别时在酒店大堂,两人都有些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邮箱和微信。"李云霞递过一张纸条,"如果你有兴趣继续我们关于艾略特的讨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张春生接过纸条,小心地放进钱包夹层,"我也有一些资料想和你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约定保持联系,然后各自转身离去。张春生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正好看到李云霞也在回头看他。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某种无声的承诺在空气中流转。</p> <p class="ql-block"> 回到三江大学后,张春生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原样——备课、上课、批改论文。但每天晚上,他都会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给李云霞写邮件。起初是学术讨论,渐渐地,他们开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张春生养的绿萝长出了新叶,李云霞在校园里发现的一只流浪猫,北京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三江连绵的阴雨...</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的深夜,张春生收到李云霞的一封邮件,主题是"求助"。他急忙点开,发现是一段视频——李云霞站在讲台上,正在朗诵叶芝的《当你老了》,背景是北外的英语诗歌朗诵会。视频最后,她对着镜头微微一笑:"下个月三江大学不是有个文学讲座吗?我被邀请了,你会来听吗?"</p><p class="ql-block">张春生反复看了三遍视频,心跳如鼓。他立刻回复:"一定到场。结束后,我可以带你尝尝三江最地道的茶。"</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日子,张春生数着日历上的日期,像等待圣诞节的孩子。他提前去踩点了校园附近的茶馆,甚至偷偷练习了几首英文诗,想着或许能在李云霞面前朗诵。</p><p class="ql-block">然而,就在李云霞到来的前一周,一场风波打乱了张春生的计划。他负责的一门研究生课程中,发现有学生抄袭。当他按照校规给出不及格时,学生家长直接找到校长投诉,指责他评分不公。</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张春生疲惫地回到家,发现李云霞发来视频通话请求。他犹豫了一下才接起来,不想让她看到自己沮丧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发生什么事了?"屏幕那头的李云霞一眼就看出了异常。</p><p class="ql-block">在李云霞温柔的追问下,张春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令他惊讶的是,李云霞没有简单地安慰他,而是分享了自己在牛津时遇到的类似经历,以及她如何处理学术诚信与师生关系的平衡。</p><p class="ql-block">"春生,"她第一次直呼他的名字,"有时候坚持原则会很难,但正是这些坚持定义了我们是怎样的老师,怎样的人。"</p><p class="ql-block">她的理解和支持如同一剂良药,抚平了张春生的焦虑。挂断前,李云霞轻声说:"不管发生什么,下周见面时,我都会站在你这边。"</p><p class="ql-block">这句话让张春生整晚辗转反侧。他开始思考,自己对李云霞的感情,是否已经超越了学术友谊的范畴?</p> <p class="ql-block"> 李云霞来三江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张春生提前一小时就到了报告厅,坐在最后一排等待。当李云霞走上讲台,身着淡花旗袍,讲解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时间意识时,张春生发现自己几乎无法集中精力听内容,只是沉醉于她优雅的举止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讲座结束后,人群围上去提问。张春生站在外围,看着被学生簇拥的李云霞,突然感到一丝不真实——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性真的会对他这样的普通教授产生感情吗?</p><p class="ql-block">"张教授!"李云霞终于突破重围,向他走来,"抱歉让你久等了。"</p><p class="ql-block">他们撑着一把伞走在校园的小路上。雨中的三江大学显得格外宁静,梧桐树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p><p class="ql-block">"你的讲座太精彩了,"张春生说,"学生们都被你迷住了。"</p><p class="ql-block">李云霞轻笑:"包括你吗?"</p><p class="ql-block">张春生一时语塞,耳根发热。李云霞却自然地转换了话题,谈起她看到的校园美景。</p><p class="ql-block">他们去了张春生精心挑选的茶馆,一个隐藏在巷子深处的老店。木质的桌椅,墙上挂着书法作品,窗外是滴水的屋檐。老板是张春生的老朋友,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壶上好的碧螺春。</p><p class="ql-block">"这里真美,"李云霞环顾四周,"就像回到了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茶香氤氲中,他们聊起了各自的童年、大学时光、对未来的期许。张春生惊讶地发现,李云霞不仅学术造诣深厚,生活中也是个充满情趣的人——她喜欢收集各种书签,会弹古筝,甚至尝试过写小说。</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一直想写一个关于大学教师的故事,"李云霞捧着茶杯说,"关于两个在学术会议上相遇的人,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缝隙中寻找爱情。"</p><p class="ql-block">张春生的手微微一抖,茶水洒在了桌面上。他慌忙擦拭,不敢抬头看李云霞的眼睛。</p><p class="ql-block">雨停后,他们沿着三江散步。夜色渐浓,江边的灯光次第亮起,倒映在水面上,如同散落的星辰。</p><p class="ql-block">"春生,"李云霞突然停下脚步,"你觉得中年人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p><p class="ql-block">张春生心跳加速,深吸一口气才回答:"我想...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不像年轻时那么冲动,但更加...真实。"</p><p class="ql-block">李云霞望着江面,轻声说:"我前夫总说我太理性,不懂浪漫。但我觉得,真正的浪漫不在于鲜花巧克力,而在于有人愿意理解你的世界,分享你的热情。"</p><p class="ql-block">江风吹起她的发丝,张春生鼓起勇气,伸手将那缕头发别到她耳后。李云霞转过头,他们的目光在夜色中相遇,一种无声的理解在两人之间流转。</p><p class="ql-block">"云霞,"张春生轻声唤道,这是他第一次这样称呼她,"如果...我是说如果,我想成为那个理解和分享你世界的人..."</p><p class="ql-block">李云霞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以为你永远不会问。"</p><p class="ql-block">那一刻,张春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他轻轻握住李云霞的手,当她回握时,他知道,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谢诗琳,诗琳外语,前南昌大学人武学院外语系党支部书记、主任;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英汉对照全译本)》和《培根随笔全集(英汉对照全译本)》,担任英语专业高年级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情定英语文学世界》是诗琳外语在AI协助下完成的第二篇短篇小说。</p>